福州保税港区。(本报资料室 供图)
近日,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最核心部件主机机舱通过公路运至福州港江阴国际集装箱码头,开启海运吊装。随后,运输船前往福建平潭外海海域进行正式安装,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投运的最大海上风电机组。
近年来,福州港发挥丝路海运品牌优势和疏港铁路、闽江航运运输优势,着力构建“公铁水”一体化的多式联运体系,港口物流提档升级,腹地通江达陆,迈出“大船大港”新脚步。
海铁联运红红火火
江阴港站铁路货场内,门吊繁忙地装卸作业,将到港的东北粮食等货物装车发运往内陆地区,再将内陆的纸制品、工业盐卸下,通过港口集散到省外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集装箱起起落落间,海铁联运通道呈现喜人的繁忙景象。
福州港顺应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大势,利用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港口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散改集”业务,推动大宗散货通过“散改集”运输模式往福州港集聚,并以“散改集”业务破局,为港区海铁联运箱量的增长带来新动力。
位于福建南平的圣农集团是“北粮南运”大户,年均进口近百万吨东北玉米作为饲料。早前,东北玉米基本通过散货船运输,到港后通过“大船转小船”或公路运输。2018年,福州港务集团成立福建福营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联动港、航、运、场一体化运作,致力打造福州港“铁—海—铁”多式联运平台,同时抓住航运市场调整、内贸集装箱价格下调的机遇,推动“北粮南运”从散装改为集装箱运输。2022年,福营多式联运公司共完成3.2万箱海铁联运业务。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还新拓展石英砂、食盐等货种,箱量同比增长10%。
同时,集装箱海铁联运补贴被写入了《福州市促进航运业发展奖励办法》(2021—2022年)中。据介绍,目前对经由福州港区进出的海铁集装箱,按照省内400元/标箱、省外800元/标箱的标准给予码头经营人补贴。
据悉,福州正在研究2023—2025年的奖励办法,希望通过政策引导箱量向江阴港集聚,促进福州港远洋集装箱干线开辟,提升向海通达力、向陆辐射力。
“水水转运”不断升级
4月17日,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响起,“星东37”轮从福州海盈码头青州8号泊位起航,驶往厦门港海天码头,“福州—厦门”首条海峡快线正式开通。
此次“星东37”轮装载408个标箱,主要是福州生产的瓷砖、日用品、家具、工艺品等货物,抵达厦门港海天码头后,大部分将出口到东南亚。为保障服务效率和质量,该快线投入3条固定船舶,采用“福州—厦门”点对点直达,提供“四定两保”(定码头、定航线、定班次、定运时;保舱位,保干线)精品支线班期服务。至此,福厦两港实现“天天班”。
从运距较短的福州港穿梭巴士(江阴—宁德),到“江阴—泉州—厦门”“江阴—莆田—泉州”等环省支线,各航商依托福州港着力打造福建省集装箱海上支线平台,承接南北内贸干线的接驳转运,一条条支线铺展出串联沿海港口、畅通微循环的“蓝色公路”,推动沿海货箱通过福州港集散。
省内支线平台还串联起台湾航线,构建起更加便捷的两岸“水水”转运通道。5月15日,装载着宁德地区货柜的“东方兴”轮顺利靠泊台湾高雄港,该航线通过“陆转水”将“宁德—江阴”支线和台湾航线有效串联,精简通关流程,货物直接在宁德口岸报关放行,通过水路调拨,保障了两岸供应链的稳健畅通。
4月11日,福州港可门港区顺利完成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韵律”轮接卸及“实华17”轮“(海)水(江)水”转运全物流链作业,实现了铁矿石从海运到长江航运的无缝衔接,正式开启江海联运新阶段。
充分利用可门港碧里作业区30万吨泊位优势,自2018年起,福建罗源闽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与福建福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水转水”方式将卸于罗源湾南岸的外贸铁矿运至北岸港区,为公司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今年1—4月,福州港务集团累计完成水水转运84艘次,同比增长62%;转运量达94万吨,同比增长75%。
随着集装箱吞吐量连年攀升,挂靠港口船舶日趋大型化,催生了支线运输的需求。
“现在的趋势就是,大型船货物越拉越多,但只停靠少部分具备深水条件的枢纽港,再由支线进行分拨转运。”东方海运市场部经理郑晓娜说。
江海联运序幕拉开
2022年12月18日,福建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内河增程式电动货船“武夷2号”鸣笛起航,搭载着南平地区的竹制品、石英砂等货物,驶往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青州作业区,随后货物将通过内外贸航线运往国内沿海城市和东南亚等地。此举不仅标志着南平港正式开港,也标志着闽江高等级航道正式通航。
随着闽江干流恢复通航,从今年2月14日开始,“延平—马尾”内河航线开始每周一班常态化开行,由“武夷1号”“武夷2号”两艘500吨级集装箱货船承担,揭开了福建集装箱江海联运的序幕。
航线运营方福建易鹿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李林介绍,闽江航运的低运价优势,吸引了南平地区进出口货种由公路转为水路运输。班轮主要承运煤炭、玉米、大豆、石英砂等大宗原材料,以及南平地区防火材料等。和公路运输相比,江海联运成本可降低10%—20%。
锚定发展定位,不断完善港口设施,提升江海联运核心竞争力,福州港正在积蓄更多的发展动能。
今年4月,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筹东作业区泰铭码头扩能改造工程获省发改委核准。该扩能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杂货泊位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1、2号泊位升级改造为2万吨级杂货泊位,并满足1000吨级闽江干流标准运输船舶靠泊,3、4号泊位维持2万吨级不变,项目总投资估算约606万元。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闽江下游江海联运中转能力,打造江海联通的闽江航运体系,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和发挥既有码头设施潜力,促进临港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扩大陆地辐射纵深,开辟内陆腹地入海新通道,为区域物资要素高效集疏、物流降本增效打造更加通达的‘海铁联运’体系。”福州港口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优化港口营商环境,实现更高层次的港产城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全媒记者:王有哲)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本省设区市发改委系统
省直厅局单位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本省设区市发改委系统
省直厅局单位
主办单位: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维护单位: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