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物业化管护的“三元”实践
来源:三明市三元区水利局 时间: 2023-11-10 09:51

  一、案例背景及特点

  (一)案例背景

  我区现有公益性水库14座,总库容322.29万m3,均以灌溉功能为主,灌溉面积约2400亩。现有集中式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168处,受益人6.95万人。我区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点多面广,位置偏远等特点,因管理人员数量限制,多数水利设施达不到24小时驻守的要求,人为损毁现象时有发生。每年汛期前都要进行集中维修,造成资金浪费。同时,因水利设施得不到定期专业养护,致使设备老化严重,设施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存在安全隐患。

  (二)突出亮点

  目前全区14座公益性水库及168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已全部采取物业化管护模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承担,按照市场运作、权责明确、专业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

  二、具体做法

  (一)详细做法

  1.完善制度保障。制定印发《三元区公益性小型水库管护实施细则(试行)》《三元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三元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专项行动方案》等,全面落实水库安全管理及饮水安全工程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人”。

  2.推进物业化管护。水库方面,2021年起开展三元区公益性小型水库物业化维修养护项目,项目涉及共14座小型水库,总投资95万,项目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巡视检查、安全监测、维修养护、运行操作、安全管理、档案管理、其他(应急处置及服从调度等);农村饮水工程方面,依托第三方服务公司对全区168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维修养护,积极探索“制度化处置、流程化运转、社会化评价、成果化运用”的管护模式,总受益人口达6.07万人。

  3.加快项目推进。水库方面,2020年以来,完成大坝安全鉴定水库13座。实施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座。农村饮水工程方面,推进三元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7.83亿元,完成投资1.1233亿元,占总投资的14.35%,已完成莘口、陈大、洋溪集镇供水区建设。

  (二)具体成效

  1.水库安全切实加强。水库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得到提高,水库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农田灌溉得到保障,加快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下游居民的生活条件,确保了公益性小型水库工程长效良性运行发挥效益。

  2.农村饮水安全持续提升。2022年我区水质检测合格率达79%,高于省上标准9%,位列全市第一。目前我区城乡自来水普及率99%;1000m3/d水厂服务人口87.5%,根据福建省水利厅关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指标要求,城乡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5%,1000m3/d水厂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80%,我区均已达到省上标准。

  三、推广价值及建议

  (一)案例推广价值

  近些年,随着农村水利工程投资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人员力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责任落实不清、设施管护不力四大“症状”。三元区将“物业管理”引入水利工程管护,趟出一条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水利工程管护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明晰压实了管理主体责任,显著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有效提升了管理维护水平,持续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物业化管护模式值得在各地推广,下一步,三元区水利局将总结经验,持续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走畅走好,并及时总结提炼可操作、可复制的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广应用。

  (二)相关工作建议

  1.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在完善农村水利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加快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区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优势,比照赣南、西部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对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扶持,尽可能减少地方财政配套建设资金的比例。

  2.强化物业化管护考核监督。修订《三元区公益性水库物业化管护考评标准》和《三元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考评办法》,梳理完善管理标准、保障资金、管理制度及制约因素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理清行政责任和企业服务职责边界,确保小水库“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逐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3.推进运行管理技术创新。积极推进运行管理技术创新,整合提升智慧水利管理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进农村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提档升级,实现动态化监测、智能化控制、现代化管理。

来源:三明市三元区水利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