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三四五”模式,奋力开拓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新局面
来源:宁化县发展和改革局 时间: 2022-12-29 19:07

  一、案例背景及特点

  (一)案例背景

  宁化县是一个农业县、山区县,县域面积2407平方公里,辖11镇5乡1个华侨农场,总人口38万。多年来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断修建完善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但仍然存在重建轻管、投入不足、责任不明、模式单一等问题。2021年10月,宁化县被列为全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重点推广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在理顺管护体制机制、创新管护模式、完善管护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推进。

  (二)突出亮点

  宁化县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三四五”模式。其中“三”是指打造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四”是探索四种新型管护模式;“五”是构建五种管护保障。通过“三四五”模式,健全分类管护机制,创新管护长效机制,健全产权管理制度,为深化管护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二、具体做法

  (一)详细做法

  1、打造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为解决管护责任不明确、不到位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出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要求、时间安排、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事项。打造形成由县政府领导,县发改局牵头,县各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县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体系,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建立年终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乡级政府组织参与管护清单编制,摸清家底,通过完善各站、所、中心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管护模式,合理安排管护资金,统筹管护人员,不断提升管护效率。各行政村全面落实属地责任,切实提升管护第一线的管护水平。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2、探索四种新型管护模式。一是专业管护。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经营性公共基础设施由企业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专业管护。在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管养、学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领域,实行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物业化管护。二是协会管护。宁化县积极在各领域探索成立管护协会,提高管护效率。石壁、淮土、泉上片区成立中型水库用水户协会,将灌区整乡整村纳入所在地中型水库用水户协会管理。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开展管护协会试点工作。在试点乡镇成立管护协会,通过管护协会整合各类管护资金、分配管护任务、管理各类管护人员,督促检查管护效果;在行政村成立协会分会,具体落实管护任务,负责日常管护巡查,申请管护项目,填报管护情况等事务。三是融合管护。整合农村的水利、农技等行业管理人员,融合河长、路长、林长、厕长和田长功能,探索多员合一,提高管护覆盖率和管护效率。如,中沙乡大力实施水岸共治,形成河、道管理长效机制,使“绿水青山”成为新常态;方田乡以“专业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为载体,以“自主化”为契机,持续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四是自我管护。提高群众自我管护意识,发扬农村“冬修水利”、筹资筹劳等优良传统,激活管护神经末梢。如,济村乡武层村常年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水茜镇发动群众出资出力,积极参与“廊桥”的保护修复工作。

  3、构建五种管护保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督促县各行业主管部门抓紧制定行业管护细则,支持乡镇、部门积极探索,建立一批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巩固提升管护成效。二是完善资金保障。县财政设立专账,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制定管护资金管理办法。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参与,要求租用农村土地和设施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必须向所在的村缴纳一定比例的管护资金或承担相应的管护责任,由此提升村级自我造血能力,减轻资金压力。三是落实人才保障。本着“依事定员”原则,实行“一人一岗、一岗多责”,精简管护队伍,提高薪酬待遇。加强对管护人员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行业管护人员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管护工作督导检查,不定期组织力量深入乡村实地开展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度相关考评范畴,并建立奖惩机制,进一步推动管护责任落细落实。五是加强宣传教育。用好县广播电视、微信群和各级显示屏、公示公告栏等平台,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管护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具体成效

  1、理顺管护机制。宁化县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管护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加强基层管护指导,提升管护质量;落实管护监督制度,确保工作落地见效。解决“设施谁来管”的问题。

  2、明确管护责任。按照产权归属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统筹考虑政府事权、资金来源、受益群体等因素,合理确定管护主体,解决“责任谁来担”的问题。

  3、提升管护效率。突出重点抓好管护最后一公里,把工作重心下移,重点指导帮助基层单位,推进末端管护薄弱环节的改善与能力提升,科学制定管护标准和规范。解决“管护精细化”的问题。

  三、推广价值及建议

  (一)案例推广价值

  1、受益面广。宁化的“三四五”管护体系,可以缓解管护资金不足、管护形式粗放、管护区域不宽等问题,对其他县市区特别是山区县和农业县更具推广价值。

  2、易于操作。宁化县的管护经验在于既加强各级政府责任,也能积极探索市场化管护和发动群众自我管护,易于操作,在各县市区容易复制和推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二)相关工作建议

  1、将管护资金按一定比例纳入投资项目预算。建议上级部门在下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时,在项目资金中按一定的比例列出管护资金,由县级财政按比例提取,设立专账,实行统一管理。

  2、将管护结果纳入绩效考评。建议上级部门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结果纳入项目绩效考评,对管护工作突出的单位,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来源:宁化县发展和改革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