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通过推行农配网标准化建设,制定运维管护标准制度,建立完善运维抢修管护机制,加强运维结果绩效评价等做法,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电网管护水平,助力乡村脱贫攻坚,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持。
一、主要做法
(一)建管并重,全面推行农配网标准化建设
农配网建设在严格执行国家能源局《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技术原则》及《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国家、行业和企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公司还编制了农网改造升级标准化工艺手册,全面推广标准设备、标准工艺,做到全省范围新建设备 “一模一样”,建设工艺整齐、美观。建设标准的统一,缩减了建设运维所需的设备材料种类,降低了后期运维门槛,为精益运维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范先行,制定运维管护标准制度
1. 建立设备台账档案。全省中低压线路设备均通过信息采集建立了线路图形和台账档案,为后期运维管护提供信息支撑。
2. 开展周期性定期巡视。按照国网公司配电网运维规程要求,开展城乡一体化运维,制定设备标准巡视卡,按照巡视周期定期开展设备巡视,并根据季节、区域特点不定期开展特殊巡视。
3. 制定缺陷整改标准。对发现的缺陷隐患按照危急、严重、一般三个等级限期进行跟踪,指定责任人落实资金进行闭环消除。
(三)网格运维,建立设备运维抢修机制
1. 设置网格化运维驻点。全省根据乡镇地域情况共设置供电所606个,按照网格化布点的要求开展运维,供电所辖区平均服务半径21公里,实现设备管护无死角。
2. 实行抢修值班制。实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抢修值班,确保故障抢修城区45分钟、农村地区90分钟、特殊偏远地区120分钟内到达现场,大力推广配网故障“先复电,后抢修”,减少用户不良感知。
3. 落实设备主人制。按照设备数量配置定员,将农村电力设施按照人员数量分配到人,确保所有设备均责任到人。
(四)加强考评,闭环开展运维管护成效评价
1. 制定评价标准。通过供电可靠率、设备故障率、电压合格率、消缺及时率、抢修复电时长等指标开展运维、抢修工作情况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2. 开展对标考评。合理设置指标对各单位、供电所设备管护情况开展对标考评,营造基层班组“比学赶超”工作氛围。
3. 加大绩效挂钩力度。将设备管护情况与设备主人绩效挂钩,通过绩效考评激励设备主人按时保质的完成设备运维和消缺工作。
二、工作成效
(一)助力福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累计完成1765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2998个自然村通动力电,惠及农村人口超过430万,涉及贫困村人口超过30万,全省农村户均用电量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二)助力美丽乡村、宜居环境建设。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宜居环境建设推进镇区、农村架空缆线规整、老旧线路更换。2018年以来,全省累计拔除废旧电杆1.2万余基,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6万余处,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整体景观与安全用电水平。
(三)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资金投入,进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开展精益农配网运维管理,农村电网设施管护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公司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99.915%,县域电压合格率99.88%,抢修到岗及时率99.81%,配网抢修平均复电时长40.22分钟。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下阶段,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电网设施的运维管护,全面提高安全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水平。
(一)加强配网设备日常运行维护
持续开展设备排查建档排查工作,完善现有设备台账和运行环境情况,为配网建设改造和制定运维检修策略提供决策支撑;根据配网设备运行状况,组织开展针对性运维工作,通过季节性专项整治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进一步普及“零触电伤害”理念,将“生命至上”的原则贯穿到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检修等各个环节,加强设备投运前验收,树立起全过程触电防治理念。
(二)规范开展配网抢修工作
开展标准化抢修,推行配网设备故障标准处置手册应用,按照“一次修好”的要求提高抢修质量,严格执行配网抢修规范服务要求;推行“先复电、后抢修”,对低压故障预计超3小时,高压故障预计修复超4小时且现场具备实施条件时启动应急供电流程,降低用户停电不良感知;健全抢修应急调派机制,定期开展抢修人员承载力分析,完善抢修驻点设置,健全恶劣天气及迎峰度夏等特殊时段抢修力量的应急调派机制,满足抢修到岗时限要求。
(三)持续推进线路规范整治工作
结合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线路规整要求,持续开展农村及铁路、高速沿线线路规整工作。加强线路裸露点的绝缘包封,提升线路对地绝缘水平,加强人口密集区域绝缘防护,对老旧台区开展综合检修,更换绝缘磨损、老化线路,检查漏保开关是否安装和投运,提高线路绝缘防护水平,降低群体触电风险。持续开展“三线搭挂”整治,对搭挂高压线路杆塔安全距离不足、通讯线与低压线缠绕等高风险杆段开展重点整治。
(四)建立管护问题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问题整治长效机制,对巡查发现隐患建立问题档案清单,按照“三定”要求落实闭环整治。加强新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带电检测能力,加大巡视过程红外检测覆盖量,开展输配电线路无人机专项巡检,推广配网无人机应用。对山区偏远地段加大无人机远程视频巡视推广应用,提高巡视效率。不断缩小配电网城乡差距,解决农村电网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因地制宜补齐短板,电网投资向供电可靠性薄弱区域适当倾斜,稳步推进农村电网发展持续向“用好电”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