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县情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赣交界处,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23处、全国4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是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城市之一、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67万人,辖3镇、4乡、3街道、115个行政村,农村常住人口约9.76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1元。目前,全市范围已建设173套农村污水治理设施,日处理污水量约9800吨,建设污水管网约200公里。
二、创新亮点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经国务院同意,2018年11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实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020年,武夷山市率先委托第三方开展市场运行维护管理南平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对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进行科学、智慧、规范的管理,切实让污水治理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同时有效解决乡镇运维管理人力及技术力量薄弱以及运维资金不足、责任不明等问题。
(一)主要做法
1.地方政府明确经费保障。在《南平市武夷山生态环境局武夷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第三方市场运行管理服务合同》签订后三年内,每年从相关生态环境补偿资金中预留450万元作为运维经费保障。运维资金的保障,加快推进污水治理设施的统一运行、统一管理。
2.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招投标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进行发包,最终确定由福建恒利创建筑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金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为运营单位,以三年为一个运行管理周期。
3.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设立一个武夷山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中心,建立高效、专职化的8个运维小组运行维护管理队伍,确保治理设施高效运维。建立健全工作质量管理制度,日常治理设备巡检维护工作制度、定期进出水质自检制度、事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完善安全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运维规范化。使武夷山市污水治理设施能高效、稳定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长期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维难题。
4.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度考核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建立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考核、处理终端考核、管网系统及标识系统的考核、水质达标及运行排放的考核、档案资料的考核、社会评价的考核等一系列考核机制。日常各乡镇人民政府对第三方运维公司在辖区内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进行监督管理。每月我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严格按照考核机制进行对各乡镇辖区内的治理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定期对各套设备档案资料进行抽查,确保每套设施都登记在册,确保治理设施的有效运行。
5.规范经费拨付,保障运维成效。为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根据现行法规、制度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运维经费拨付制度。每年的运维经费分3次拨付,签订启动运维合同时拨付当年运维经费的10%,实施运维半年后拨付当年运维经费的40%,运维年度考核结束后根据第三方运维单位考核结果拨付当年剩余的运维经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90分为优秀),支付当年剩余的运维经费的100%;考核结果为良好的(≧80分为良好),支付当年剩余的运维经费90%;考核结果为合格的(≧75分为合格),支付当年剩余的运维经费80%;考核结果不合格的(<75分为不合格),不予支付合同余款并自动终止合同。
(二)创新成效
1.保障治理设施有效运行。2021年以来,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开展委托第三方运维,通过运维信息化平台和日常巡检维护,有效提高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使得全市173台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污水处理率得到了巨大改善。
2.改善雨污分流短板落处。由于原污水管网因建设时间较久、地形地势受限,造成部分地区雨污分流率较低,降低了设施进水浓度,增加了水量对污水治理设施的冲击,使治理设施的处理效率下降。通过开展第三方运维日常巡检,针对每套设施建立相应台账,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经过专业人员讨论研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维护,有效提升设施进水浓度,提高治理设施处理效率,进一步改善水质。
3.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污水治理设施有效运行,管网疏通修复,有效减少农村污水直排问题,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全面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