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多措并举保障农田设施长效运行
来源:永春县农业农村局 永春县发展和改革局 时间: 2024-01-17 10:15

  一、基本情况

  “ 三分建,七分管”,项目建设是前提,建后管护是关键,为破解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难题,永春县以省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创新实践“乡级维护中心”“数 字农田”智慧管护、商业保险兜底等农田建后管护等机制,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用好一亩。

  二、 主要做法

  (一)注重全过程管理。 项目开工前, 先明确管护责任人, 并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监管。施工中由管护责任人参与施工质量监 督和各个阶段验收工作,确保项目顺利高效推进;竣工后,由业主乡镇政府与所在村签订管护协议,确保建后管护有保障。2019 年以来,共签订管护协议 118 份, 实现了项目建后管护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

  (二)推行专业化管护。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 “面向社会购 买、政府负责监督” 的农田水利管护模式,由乡镇自行将辖区内 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采用购买社会化服务,进行专业化集中管理。 如农业重点镇岵山镇,将全镇包含灌溉渠道214条、106公里等 灌溉面积2万多亩的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捆绑为一项目,采用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

  (三)探索“统建统管”模式。探索由县属国企作为高标准 农田承建主体,对全县新立项建设的高标准农田进行全面统建统 管,从项目选址、地块踏勘、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后期管护、 生产指导等进行全生命周期建好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改变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散管理的局面。

  (四)开展 “数字农田”智慧管护。充分发挥 “数字农田” 平台优势,依托信息立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全县 236 个村(社区) 网格员利用 “数字农田”APP 系统,及时将发现的田间道路、灌排渠道等工程存在问题进行图片、信息上传,管护主体通过系统准确定位,立即组织实施处理。

  (五)强化保险兜底保大修。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商业 保险机制引入农田水利设施维修管护领域,并与保险公司约定设 立条款,由保险机构承担因灾、因意外等损毁的赔付,破解灾毁 修复资金不足难题。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或年久失修的农田水利设 施安排设立专项基金进行修复。2021 年以来总共安排资金 100万元,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与人保财险公司签订协议,将登记在册 的 867.749 公里已衬砌水渠、710 座拦水坝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统一投保财险,保障估值 2 亿元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六)加强财政基金保小修。县级财政每年设立 80 万元的 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由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共同负 责管理,该基金主要用于商业保险免赔限额以下和其他非承保范 围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为农田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再上一层保障。2019 年以来,全县已有 95 个业主单位申请 240 万元管护基金,切实提升了农田设施运行管护水平。

  三、取得成效

  (一)制度发挥好。先后印发《永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 设管理一体化实施办法》《关于做好农田建设项目管护工作的通 知》《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方案》等管护文件,建立县级主管部门监督指导、项目乡镇属地监管、村民委员会负 责管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体管护的 “ 四级”管护责任机制,  实现了建后管护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将农田管护纳入乡镇年度乡村振兴考核指标,进一步压实建后管护责任。

  (二) 灾毁修复快。2022年5-6月持续降雨,全县共有16 个乡镇38个村(社区)共计82处因灾导致水利设施损毁,获得 一次性理赔23.5万元。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发现2019年以来立项建设项目中有 21个项目存在沟渠、田间道路损毁,经保险公司评估,获赔修复资金9万多元。2023年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全县有11个乡镇农田基础设施受损,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到现场定损理赔事宜,为灾后重建解决资金需求30多万,充分发挥农田设施保险的快速修复的作用。

  (三)管护效率高。通过数字农田平台,农业农村管理部门 在线监督管护落实、跟踪损毁维修情况,促进农田设施长效运行。 依托数字农田系统推动管护主体落实日常巡查、定期维护和报损 维修,及时汇聚、统计、展示全县农田设施损毁原因、损毁程度、 维修进展、维修资金、核实情况、保险投入、保险赔付等情况,有效创新了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监管手段,提高了农田设施管护效率。(永春县农业农村局  永春县发展和改革局供稿)

来源:永春县农业农村局 永春县发展和改革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