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并举 建管并重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水平
来源:德化县人民政府 时间: 2022-12-09 17:29

  近年来,德化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三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护模式,全力构建建设与管护一体、运营与管护协同、服务与效益并进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为谱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一、构建长效机制,凝聚管护“内生力”。一是党建引领。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作为“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六抓六提’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行业主管部门明确一名党员作为管护工作总协调人,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一线管护,变“指挥干”为“带头干”,有效带动管护工作扎实开展。今年来,累计1400余人(次)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红色志愿行动”。二是多元投入。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管护经费来源保障体系,确保管护工作稳步铺开。2020年以来,通过“向上争取+本级配套”方式,累计投入超4.34亿元用于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同时,主动顺应服务市场化、队伍专业化、管护高效化发展趋势,将敬老院、小型水利设施整体(或部分)“打包”交由专业公司运维,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管护。三是以评促管。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实施细则、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管护办法等专项考核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工作考核,倒逼镇村两级责任落实、工作落地。建立考核结果与资金补助挂钩制度,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年度考核,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获评前三个等次的乡镇,分别给予渠系工程每公里1500元、1200元、900元补助,考核优秀的乡镇叠加给予奖励3-5万元。

  二、强化精细管理,夯实管护“支撑力”。一是“清单化”管理。出台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原有管护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应管尽管、应统尽统的原则,梳理形成包含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民政等9大类共28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明确管护职责分工和责任人。二是“精准化”施策。根据不同领域基础设施情况,分类别、差异化实施管护措施,其中,对电力、通信等经营收益可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经营性设施,由运营企业自行管护;对农村供水、污水处理等经营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的准经营性设施,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对农村道路、绿化设施等没有收益的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根据权属关系,由镇村统一管护,县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同时纳入全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根据管护成效予以奖励。三是“智慧化”管护。整合通讯、污水处理、水利、公路、卫生等各行业领域已有智慧管护渠道,实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创新巡河机制,利用无人机进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的巡河模式,实现各类小型水利设施无盲区、无死角管护。建成智能视频云监控平台,联网建设视频监控4916路,提供各项数字化乡村应用服务和场景融合,推动县、镇、村三级联管,提升区域智慧化管护水平。

  三、坚持增收创收,增强管护“续航力”。一是林电共建增收。创新“林电共建”互动机制,通过实行村委会统一管理、吸收困难农户加入模式,在高压线路下种植低矮且经济价值高的油茶生物防火林带335亩,年可创收96万元以上。全县境内可规划建设电力线路走廊油茶林生物防火带约200公里,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可增收300万元以上,解决了电力线路管护中的线树矛盾,实现线路管护、森林防火、村民增收、村财创收多方共赢。二是公益岗位增效。开设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就地聘用57名沿线农户和脱贫户担任养护员,给予每月1500元岗位补贴,有效解决边远路线养护人员缺失问题,同时帮助沿线脱贫户增加经济收入,达到“养护离家不离村,养护务农两不误”的效果。三是盘活资产增值。将全县172所闲置中小学校舍托管给当地政府管理使用,结合当地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出租、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利用闲置校舍。探索县属国有企业流转闲置村集体资产新模式,如由县文旅集团牵头成立国企控股企业“农优公司”,采取“国企+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上涌等8个乡镇3650亩土地种植粮食,实现粮食生产、村财收入、农户增收、公司盈利、农田基础设施有效管护等多元共赢。

  下阶段,德化县将按照本次会议精神及部署要求,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做法,持续完善管护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加快管护工作精细化提升,强化全过程考评机制应用与落实,改善和提升端管护薄弱环节,全力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符合农村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德化样板。

来源:德化县人民政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