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独特优势,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省各地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对外交流合作的亮点和品牌,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彰显担当作为、发挥示范作用。现推出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海丝”核心区建设成效龙岩篇
龙岩市坚持实施融入开放“大战略”,持续打好对外开放牌,以打造近海开放型经济城市,助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对外开放通道更加顺畅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南三龙铁路、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建成通车,龙龙铁路龙岩至武平段,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厦蓉高速改扩建龙岩段、永杭高速、靖永高速等建成通车。冠豸山机场作用日益突出,龙岩新机场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网上对外通道初步形成。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已建成开通了9610、9710、9810等各类跨境电商交易通关模式,推出线上公服平台移动端,平台备案企业已达120多家。
三是陆上对外通道打通。2022年4月首趟龙岩中欧班列(红古田号)正式开行,至目前已累计开行13列,运输货值2.8亿元。
四是海上对外通道连接顺畅。龙岩陆地港运营良好,实现内陆与沿海港口的有效联动,直通企业近百家,服务企业已覆盖全市。
二、经贸合作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对外经济合作水平提升明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RCEP市场,积极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2013年以来,龙岩市企业在国家和省发改委备案(核准)的境外投资项目超过40个,中方投资额总计50多亿美元,其中紫金矿业成为我市“走出去”投资兴业的领军企业。紫金矿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海外项目,在运营矿业项目的15个海外国家中,有13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累计提供超过2.2万个工作岗位,本地化雇佣率高于95%,本地化采购率超过30%。
二是利用外资水平保持相对平稳。龙岩市综合施策,近年来引进一批较为优质的外商投资项目,如总投资30亿元的新兴系列纺织品生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贡献税收1亿元以上。又如,总投资10.5亿元的连城百鸿金智能音箱制造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长汀华平高端智能化纺纱生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
三是对外贸易水平稳步提高。培育壮大紫金铜业、紫金黄金、卓越新能源、龙工、龙净、漳平木村、赛特新材料等重点外贸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2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08亿元;2022年进出口总额557.1亿元,比上年增长9.7%,进出口顺差107.3亿元。
三、开放交流合作有效推进
一是龙台融合发展新路积极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台胞集聚优势,持续打造“大陆阿里山”品牌,园区已入驻台湾青年近百名,创办企业29家,已打造台品樱花茶园、岳山茶事等“一企一特色”项目20个,实现由传统单一农业向“一二三产”融合的华丽转身。
二是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加强。以创建国家级客家(闽西)生态保护区为抓手,大力推进客家文化品牌宣传推广,如在悉尼市政厅上演了大型交响音乐会《土楼回响》,在澳门举办《闽西客家祖地》图片展,连续27年举办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汀江大典。对外旅游合作扎实推进,持续联合厦门、漳州、泉州和三明四地市在台湾台北和高雄设立闽西南旅游形象店,持续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海峡两岸定光佛文化节等一批文旅节事,打造对外(港澳台)文旅交流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