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至2日,“大厦栋梁”计划启动暨厦门校友经济联盟成立大会在厦启幕,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厦门经济特区,感受这片创新创业创造热土释放出的无限魅力——大项目纷至沓来,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高速运转,创业梦想尽情飞扬……
一家家高新企业在这里集聚,一批批优秀人才在这里安家落户,一个个创意构想在这里生根发芽,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抢占发展“智”高点——厦门,这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发改委作为“参谋部、协调部、推进部、战斗部”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勇毅前行,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全方位推进厦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7月1日,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介绍当前厦门产业发展“全景图”,向校友精英们发出招商邀请:“当前,厦门加快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把科技创新引领作为发展主要动力,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持续壮大重点产业链(群),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校友们释放出更多创业机遇。希望校友精英们积极投资厦门,做城市的合伙人,带动更多资源汇聚厦门,与厦门这座城市一起收获更加美好的明天。”
主要发展哪些产业?
高站位抓统筹谋划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厦门主要发展哪些产业?
立足厦门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市发改委统筹推进厦门市产业发展,系统谋划全市现代产业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按照“找准定位、立足禀赋、突出优势、前瞻布局”的原则,确立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个支柱产业集群,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六个未来产业,推动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打造引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产业布局如何规划?
高起点抓发展格局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厦门产业布局如何规划?
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增强空间分类对产业的指导作用,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厦门市产业空间布局指引(2021年版)》,按照全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链进行分类,将产业空间划分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部分(共9类和两个综合园区),细分为60个产业功能区,总面积30980公顷,推动各区(开发区、片区)重点发展产业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的发展格局。
市发改委表示,实行产业空间布局一张图、一张表,有助于合理引导产业项目集聚落地,充分保障全市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用地需求,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出台哪些政策?
高质量抓产业建设
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为推动产业发展,厦门出台了哪些政策?取得怎样的成效?
市发改委介绍说,围绕重点发展产业目标,我市出台系列支持政策举措,原则上各重点发展产业实行“一链一策”,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同时,我市在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保障住房等方面出台系列专项政策,助力企业生根发展。
目前,厦门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中已有10条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5%。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作连续3年荣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两岸金融中心加快推进,新增12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获批国家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数字经济规模超4000亿元。
取得哪些创新突破?
高标准实施创新引领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而创新又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产业嫁接创新因子,才能蓬勃发展,实现升级与突破。
厦门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创新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十年间,厦门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2021年的42.6%,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9件,居全省第一;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801家;拥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4家,其中火炬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五年来4次荣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同时,厦门市积极深化与厦门大学的市校合作机制、与清华海峡研究院的院地合作,高标准推动嘉庚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等在高技术领域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规划建设34.12平方公里的厦门科学城,目前汇聚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00余人和省级高层次人才3600余人,人才总量超139万人。
【数据】
18个一级指标
获评“全国标杆”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 厦门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对标世行标准和国际先进经济体,聚焦企业、群众在政务服务中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2019-2021年连续三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前茅,2021年营商环境全部18个一级指标均获评“全国标杆”,14个指标进入全国前十。
出台699项
创新举措
今年3月1日,厦门营商环境建设的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在市场环境、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环境、人文环境、国际化环境、法治环境和规范监管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出台全国首创条款、全国领先条款21项,不断“刷新”、优化厦门营商环境。
厦门各部门对标最高标准、最佳案例,到目前为止,共出台了699项创新举措。
全市实有商事主体80.87 万户
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有力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截至6月底,厦门2022年累计新增各类商事主体 84668 户,同比增长17.87%; 全市实有商事主体 80.87 万户,同比增长8.4%,其中企业 41.98万户。
与此同时,今年6月,《厦门市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数字化便利化水平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行动方案》印发实施。厦门聚焦营商环境数字化便利化建设的难点、堵点,启动新一轮“数字政府”强基工程,在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构建全方位政务服务新体系等10个领域开展专项行动,超前探索、先行先试、创新突破,打造全国数字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创新典型标杆。
厦门产业空间布局
厦门将产业空间划分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部分,共9类和两个综合园区。
先进制造业部分,按照主导产业分为4类,包括 26 个功能区:
●电子信息制造
●材料与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其他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部分,按照主导产业分为5类,包括 31 个功能区:
●现代物流
●软件和信息服务
●金融商务
●文化旅游会展
●新兴服务业
两个综合园区分别为:
●厦门科学城(美峰-西柯、莲河2个片区)
●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
10条千亿产业链(群)
●平板显示
●计算机与通讯设备
●机械装备
●新材料
●旅游会展
●现代物流
●软件和信息服务
●金融服务
●文化创意
●都市现代农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