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州市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强化机制建设,推动数据要素改革系统化突破。持续构建“六大基础数据库+多元主题数据库+特色产业数据库”完整数据资源体系,持续释放数据赋能乘数效应,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机制链,构建协同治理体系。一是健全统筹推进机制。以数字泉州建设领导小组为依托,建立“纵向衔接、横向协同、共建共享”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市县两级联动责任体系,强化部门联席协作,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协同共建共享。二是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制定《泉州市政务数据管理规定》等标准规范23套,涵盖公共数据采集、目录编制、数据治理、汇聚共享、开放开发、安全运营等各领域各环节,推动数据资源合规高效使用。三是创新协同保障机制。针对职能部门对数据这一重要生产力不熟悉、数据汇聚工作协同配合力度不够等难题,创新推行“三挂钩”机制(即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与项目审批挂钩、与项目验收挂钩、与系统上云挂钩),有效破解政务数据汇聚难、共享难问题。
二、完善数据链,筑牢要素供给根基。一是完善六大基础数据库。建成市级政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平台,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有效整合分散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集中管理与共享。累计汇聚数据超200亿条,数据汇聚量全省第一,建成人口、法人等六大基础数据库,为行业、产业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和各领域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二是拓展多元主题数据库。聚焦异地就医报销流程复杂、数据共享存在壁垒等问题,推动建成“一人一档”医保主题数据库,截至2024年底,泉州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聚焦交通流量、公交线路、出行需求等数据整合需求,构建交通主题库,优化公交线路调度。针对数据赋能营商环境效能不足问题,推动企业信用、税务、市场监管等营商环境指标数据整合共享,已建成金融、社保、交通、医疗、营商环境等11个主题库,有效提升了行业数据精准赋能能力。三是创新泉州特色产业数据库。聚焦泉州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赛道,由政府、协会及龙头企业共同牵引带动,构建纺织鞋服、陶瓷、茶产业等泉州特色可信数据空间。整合设计、生产、销售、仓储、消费者行为等多维度数据,打破产业上下游数据壁垒,实现产业链协同优化,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三、创新场景链,打造多维赋能生态。一是数据中枢筑基,政务服务提速。建设智能中枢泉州分节点、可信电子文件库,推动存量电子证照智能纠错和治理,赋能“无证明城市”“数据最多采一次”“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数据信息“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已累计为各级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超6000项,发布服务接口超2200个,交换总记录数据超42亿条。先后为全市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考核提供超百项数据服务,连续两年政务服务考核指标全省最优。二是数据应用贯通,便民服务增效。创新采用“数据驱动”“模型即服务”数据赋能模式,融通各部门公共数据,推行“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招生从“线下跑”到“掌上办”服务改革。建设“健康泉州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门诊预约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建设“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描绘人、地、物、事、情等社会治理要素全息画像,用数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三是数据资产赋能,金融服务破局。创新成立普惠金融数据治理中心,聚焦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以及农户、居民等自然人金融需求,融通整合公共数据和金融数据,创新推出“政务数据+普惠金融”产品“泉数贷”,累计对中小微企业授信56亿元,放款近40亿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