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背景
集美区是我市著名文教区,辖区内高等院校16所,在校学生数15.9万人。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精神,发挥文教区高校人才储备优势,调动辖区高校院所创新要素,集美区聚焦大学生就业、创业、生活等场景,在全省率先推出首批10大类涉及20个单位、62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大学生“高效办成一件事”,以及48个线下帮代办服务事项。同时,延伸政务服务触角,在辖区内10所高校设立“集美区大学生政务服务驿站”,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政策咨询和帮办导办服务,让大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办理110项业务,助力集美打造高素质区域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深化校地合作,联动16所高校院所,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紧盯高校需求,实现集成服务精准对接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修订并完善《集美区“政务服务进高校”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责任单位,细化分工,通力协作,有序推进改革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梳理高频事项。围绕大学生就业、创业、生活等场景,明确服务事项、服务方式、申请材料、办理时限、服务单位和办理流程等,编制服务事项清单,同步组织并指导各责任单位完善办事指南,并建立“高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标准化服务供给范围。三是整合“一件事”套餐。梳理人社、医保、税务等20个单位的62个政务服务事项,首批推出新生报到、创业服务、开办企业、就业服务、医社保服务、演出服务、退役军人服务、公证服务、志愿服务、毕业服务共10项政务服务大学生“高效办成一件事”。
(二)推动服务关口前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是打造大学生政务服务驿站。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原则,在辖区高校内打造“集美区大学生政务服务驿站高校分中心”。充分调动高校团组织力量,建设“驿站-院系团支书-班级团支书”的服务体系。根据校区实际情况,设立分支服务点,确保政务服务全覆盖。二是打造专业服务团队。组建“小美办”政务服务队伍,整合审批部门业务骨干与驿站志愿者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点对点”预约服务、“全流程”帮办服务,确保大学生需求得到快速响应与解决。三是打造智慧服务体系。驿站推行“线上办、帮代办、自助办、邮寄办、集中办”服务模式,率先在华侨大学、厦门医学院试点布设“e政务”自助终端,打造“校园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窗口”。精准对接高校办学特色和师生需求,动态优化服务供给,结合开学季、毕业季等重要时段,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打造便捷高效的大学生服务新体验。
(三)优化服务模式,打造高效闭环服务流程
一是创新“学生服务学生”模式。各高校分中心遴选有经验、善沟通、素质高、亲和力强的大学生作为驿站服务志愿者,协同院系和班级团支书共同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咨询、政策宣传、事务协办、日常联络、视频帮办、意见收集等服务。二是构建青年人才全周期服务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构建院系“苗圃基地”-校内“创新创业基地”-校外孵化器和加速器-产业园区培育链条,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和人才政策体系。同步开展“青春集美”实践活动,建立医疗帮扶和心理服务体系,提供女大学生专项关爱,全方位优化青年发展环境。三是强化宣传推广力度。将10大项大学生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中涉及的多个事项办事指南整合优化为一个“一件事”服务指南二维码,编制并印发“一件事”服务手册。此外,通过在公众号嵌入“大学生驿站”模块、开设驿站企业微信服务号,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可查询驿站分中心服务手册及帮办事项。
三、取得成效
(一)政务服务效率质量双提升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线上,大学生随时随地可通过“集美区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驿站”模块进行查询,有效提升大学生办事便利度;线下,可通过校内的政务服务驿站获得办事引导、政策咨询、帮办代办、业务受理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捷服务。驿站分中心开设以来,共办理咨询件226件,办件32件。
(二)政校协同共创合作新模式
大学生政务服务驿站作为靠前服务的窗口可随时收集大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为部门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和服务提供依据。同时,高校也借助政府的力量提升校园管理水平和师生服务质量。政校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发展,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促进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助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
通过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学的城区环境。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集美区创业就业,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通过政校合作共建和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