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打造农村信用先行典范 引“活水”浇灌乡村振兴“致富田”

发布时间 : 2022-08-15 20:08 来源:本网
| | | |

背景情况

农村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营商环境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漳州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和鱼米花果之乡,深化农村信用体系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漳州市发改委、人民银行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原则,打造农村信用先行典范,创新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金融信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优化信用融资服务,精准引“活水”浇灌乡村振兴“致富田”。

 

主要做法

一是精准施策,统一评价标准,牵住“牛鼻子”。印发《关于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确立搭建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统一农村金融信用评价标准、完善信用信息运用等六大工作任务。由漳州市发改委、人民银行牵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39个市直单位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针对执行中由各涉农金融机构自行制定信用评价标准的现状,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

二是精准采集,强化信息共享,开出“好方子”。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托漳州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 41个市直单位参与建设涉农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信息采集范畴,努力扩充农村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农产品销售、掌握技能、村组评价、行政奖惩等信用信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向金融机构共享。

三是精准运用,打造特色配套,找准“金钥匙”。组织40家金融机构为各类信用创建主体制订配套优惠措施167项,从提供特色金融产品、提高贷款额度等方面予以优惠。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利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创新推出各类特色支农、惠农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涉农信用主体需求。建立农村金融信用典型主体年度复核调整机制,复核未达标的,暂停全部或部分优惠政策。

 

取得成效

  建立健全信息、信用、信贷“三信”联动共享机制,金融机构开发“信易贷”系列金融产品,探索“银村对接”新模式,开启“金融+集体经济”“金融+农户”等金融助农强村模式。对照创建标准,确定了279 个村作为金融信用典型村,8个镇作为金融信用典型镇,2个县作为农村金融信用典型县(区),作为守信典型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先行带动提升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逐步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生态环境。通过制订167项相关金融配套优惠措施,带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地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87.49万户,建立信用农户62.29万户,累计有61.76万农户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贷款余额达353.1亿元,同比增长8%,贷款不良率为1.22%,同比下降0.2%。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