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与水利工程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费用;
(三)虽与水利工程供水生产经营活动有关但有专项资金来源予以补偿的费用;
(五)向上级公司或管理部门上交的利润性质的管理费用、代上级公司或管理部门缴纳的各项费用、向出资人支付的利润分成以及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等;
(六)各类捐赠、赞助、滞纳金、违约金、罚款,以及计提的准备金;
(七)公益广告、公益宣传费用,以及垄断性行业的各类广告费;
附件1
|
|
|
|
|
|
|
|
|
|
|
|
|
福建省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表
|
||||
|
|
|
|
|
|
|
|
|
|
|
|
|
企业名称
|
|
|
||
|
|
|
|
|
|
|
法人代表
|
|
|
||
|
|
|
|
|
|
|
财务负责人
|
|
|
||
|
|
|
|
|
|
|
填表人
|
|
|
||
|
|
|
|
|
|
|
企业地址
|
|
|
||
|
|
|
|
|
|
|
电话
|
|
|
||
|
|
|
|
|
|
|
传真
|
|
|
||
|
|
|
|
|
|
|
邮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盖章
|
||||
|
年 月 日
|
表一 基本情况表
|
|||||
项目
|
行次及关系
|
( )年
|
( )年
|
( )年
|
|
一、企业所有权类型
|
1
|
|
|||
注册资本(万元)
|
2
|
|
|||
其中:国有资本(万元)
|
3
|
|
|||
二、企业财务情况(万元)
|
4
|
┄┄┄┄┄┄
|
|||
(一)总资产
|
5=6+∑(15:20)
|
|
|
|
|
1、固定资产净值
|
6=7-14
|
|
|
|
|
(1)固定资产原值
|
7=∑(8:13)
|
|
|
|
|
①水工建筑物
|
8
|
|
|
|
|
②房屋用其它建筑物
|
9
|
|
|
|
|
③设施及传导设施
|
10
|
|
|
|
|
④工具及仪器
|
11
|
|
|
|
|
⑤防护林及经济林木
|
12
|
|
|
|
|
⑥其他
|
13
|
|
|
|
|
(2)已提折旧
|
14
|
|
|
|
|
2、工程物资
|
15
|
|
|
|
|
3、在建工程
|
16
|
|
|
|
|
4、流动资产
|
17
|
|
|
|
|
5、递延资产
|
18
|
|
|
|
|
6、无形资产
|
19
|
|
|
|
|
7、其他资产
|
20
|
|
|
|
|
(二)负债
|
21=22+23
|
|
|
|
|
1、长期负债
|
22
|
|
|
|
|
2、流动负债
|
23
|
|
|
|
|
(三)所有者权益
|
24=∑(25:28)
|
|
|
|
|
1、实收资本
|
25
|
|
|
|
|
2、资本公积
|
26
|
|
|
|
|
3、盈余公积
|
27
|
|
|
|
|
4、未分配利润
|
28
|
|
|
|
|
(四)主营业务销售税金及附加
|
29
|
|
|
|
|
(五)总收入
|
30=∑(31:36)
|
|
|
|
|
1、供水收入
|
31
|
|
|
|
|
2、发电收入
|
32
|
|
|
|
|
3、财政补助收入
|
33
|
|
|
|
|
4、多种经营收入
|
34
|
|
|
|
|
5、对外投资收入
|
35
|
|
|
|
|
6、其他业务收入
|
36
|
|
|
|
|
|
|
||||
项目
|
行次及关系
|
( )年
|
( )年
|
( )年
|
|
三、库容和供水(万立方米)
|
37
|
|
|
|
|
1、设计库容
|
38
|
|
|
|
|
2、实际库容
|
39
|
|
|
|
|
3、防洪库容
|
40
|
|
|
|
|
4、兴利库容
|
41
|
|
|
|
|
5、重复库容
|
42
|
|
|
|
|
6、死库容
|
43
|
|
|
|
|
7、设计供水量
|
44
|
|
|
|
|
8、实际供水量
|
45
|
|
|
|
|
四、人员及工资情况
|
46
|
|
|
|
|
(一)职工定员编制(人)
|
47
|
|
|
|
|
(二)年末在职职工人数(人)
|
48
|
|
|
|
|
(三)年末主业从业人员总数(人)
|
49=50+53+56+57
|
|
|
|
|
1、供水人员
|
50=51+52
|
|
|
|
|
(1)生产工人
|
51
|
|
|
|
|
(2)管理人员
|
52
|
|
|
|
|
2、发电人员
|
53=54+55
|
|
|
|
|
(1)生产工人
|
54
|
|
|
|
|
(2)管理人员
|
55
|
|
|
|
|
3、公益人员
|
56
|
|
|
|
|
4、其他人员
|
57
|
|
|
|
|
(四)职工工资总额(万元)
|
58=59+62+65+66
|
|
|
|
|
1、供水人员
|
59=60+61
|
|
|
|
|
(1)生产工人
|
60
|
|
|
|
|
(2)管理人员
|
61
|
|
|
|
|
2、发电人员
|
62=63+64
|
|
|
|
|
(1)生产工人
|
63
|
|
|
|
|
(2)管理人员
|
64
|
|
|
|
|
3、公益人员
|
65
|
|
|
|
|
4、其他人员
|
66
|
|
|
|
|
表二 供水情况表
单位:立方米
项目
|
()年
|
()年
|
()年
|
()年
|
()年
|
一、设计供水量
|
|
|
|
|
|
其中:非农业供水
|
|
|
|
|
|
农业用水
|
|
|
|
|
|
二、实际供水量
|
|
|
|
|
|
其中:非农业供水
|
|
|
|
|
|
农业用水
|
|
|
|
|
|
表三 总成本费用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目
|
行次及关系
|
()年
|
()年
|
()年
|
平均
|
一、生产成本
|
1=2+9+10+11
|
|
|
|
|
(一)直接人工费
|
2=∑(3:8)
|
|
|
|
|
1、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
3
|
|
|
|
|
2、职工福利费
|
4
|
|
|
|
|
3、社会保险费
|
5
|
|
|
|
|
4、住房公积金
|
6
|
|
|
|
|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
7
|
|
|
|
|
6、其他
|
8
|
|
|
|
|
(二)直接材料费
|
9
|
|
|
|
|
(三)其他直接支出
|
10
|
|
|
|
|
(四)制造费用
|
11=∑(12:18)
|
|
|
|
|
1、折旧费
|
12
|
|
|
|
|
2、修理费
|
13
|
|
|
|
|
3、水资源费
|
14
|
|
|
|
|
4、水质检测费
|
15
|
|
|
|
|
5、管理人员工资
|
16
|
|
|
|
|
6、职工福利费
|
17
|
|
|
|
|
7、其他制造费用
|
18
|
|
|
|
|
单位:万元
项目
|
行次及关系
|
()年
|
()年
|
()年
|
平均
|
二、期间费用
|
19=20+36+37
|
|
|
|
|
(一)管理费用
|
20=21+∑(28:35)
|
|
|
|
|
1、管理人员薪酬
|
21=∑(22:27)
|
|
|
|
|
(1)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
22
|
|
|
|
|
(2)职工福利费
|
23
|
|
|
|
|
(3)社会保障费
|
24
|
|
|
|
|
(4)住房公积金
|
25
|
|
|
|
|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
26
|
|
|
|
|
(6)其他
|
27
|
|
|
|
|
2、办公费
|
28
|
|
|
|
|
3、差旅费
|
29
|
|
|
|
|
4、业务招待费
|
30
|
|
|
|
|
5、折旧费
|
31
|
|
|
|
|
6、修理费
|
32
|
|
|
|
|
7.、物料消耗
|
33
|
|
|
|
|
8、低值易耗品摊销
|
34
|
|
|
|
|
9、其他管理费
|
35
|
|
|
|
|
(二)销售费用
|
36
|
|
|
|
|
(三)财务费用
|
37
|
|
|
|
|
1、利息净支出
|
38
|
|
|
|
|
2、其他财务费用
|
39
|
|
|
|
|
三、总成本
|
40=1+19
|
|
|
|
|
表四 折旧及大修理费情况表
单位:万元
项目
|
栏次关系
|
()年
|
()年
|
()年
|
一、固定资产原值
|
1=∑(4:9)
|
|
|
|
其中:财政补助及社会无 |
2
|
|
|
|
扣减财政补助及社会无偿 |
3=1-2
|
|
|
|
(1)水工建筑
|
4
|
|
|
|
(2)房屋
|
5
|
|
|
|
(3)生产设备
|
6
|
|
|
|
(4)工具及仪器
|
7
|
|
|
|
(5)运输设备
|
8
|
|
|
|
(6)其他
|
9
|
|
|
|
二、固定资产折旧
|
10=∑(13:18)
|
|
|
|
其中:财政补助及社会无 |
11
|
|
|
|
扣减财政补助及社会无偿 |
12=10-11
|
|
|
|
(1)水工建筑
|
13
|
|
|
|
(2)房屋
|
14
|
|
|
|
(3)生产设备
|
15
|
|
|
|
(4)工具及仪器
|
16
|
|
|
|
(5)运输设备
|
17
|
|
|
|
(6)其他
|
18
|
|
|
|
三、大修费
|
19=∑(20:25)
|
|
|
|
(1)水工建筑
|
20
|
|
|
|
(2)房屋
|
21
|
|
|
|
(3)生产设备
|
22
|
|
|
|
(4)工具及仪器
|
23
|
|
|
|
(5)运输设备
|
24
|
|
|
|
(6)其他
|
25
|
|
|
|
|
表五 ( )年成本费用分类表
|
|||||||||
|
|
|
|
|
|
|
|
单位:万元
|
||
项目
|
行次及关系
|
总金额
|
其中
|
|||||||
供水
|
发电
|
公益
|
多种经营
|
共同
|
||||||
工业
|
居民生活
|
农业灌溉
|
||||||||
一、生产成本
|
1=∑(2:5)
|
|
|
|
|
|
|
|
|
|
(一)职工薪酬
|
2
|
|
|
|
|
|
|
|
|
|
(二)直接材料费
|
3
|
|
|
|
|
|
|
|
|
|
(三)其他直接支出
|
4
|
|
|
|
|
|
|
|
|
|
(四)制造费用
|
5=∑(6:12)
|
|
|
|
|
|
|
|
|
|
1、折旧费
|
6
|
|
|
|
|
|
|
|
|
|
2、修理费
|
7
|
|
|
|
|
|
|
|
|
|
3、水资源费
|
8
|
|
|
|
|
|
|
|
|
|
4、水质检测费
|
9
|
|
|
|
|
|
|
|
|
|
5、管理人员工资
|
10
|
|
|
|
|
|
|
|
|
|
6、职工福利费
|
11
|
|
|
|
|
|
|
|
|
|
7、其他制造费用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万元
|
|
项目
|
行次及关系
|
总金额
|
其中
|
|||||||
供水
|
发电
|
公益
|
多种经营
|
共同
|
||||||
工业
|
居民生活
|
农业灌溉
|
||||||||
二、期间费用
|
13=14+24+25
|
|
|
|
|
|
|
|
|
|
(一)管理费用
|
14=∑(15:23)
|
|
|
|
|
|
|
|
|
|
1、管理人员薪酬
|
15
|
|
|
|
|
|
|
|
|
|
2、办公费
|
16
|
|
|
|
|
|
|
|
|
|
3、差旅费
|
17
|
|
|
|
|
|
|
|
|
|
4、业务招待费
|
18
|
|
|
|
|
|
|
|
||
5、折旧费
|
19
|
|
|
|
|
|
|
|
|
|
6、修理费
|
20
|
|
|
|
|
|
|
|
|
|
7.、物料消耗
|
21
|
|
|
|
|
|
|
|
|
|
8、低值易耗品摊销
|
22
|
|
|
|
|
|
|
|
|
|
9、其他管理费
|
23
|
|
|
|
|
|
|
|
|
|
(二)销售费用
|
24
|
|
|
|
|
|
|
|
|
|
(三)财务费用
|
25
|
|
|
|
|
|
|
|
|
|
1、利息净支出
|
26
|
|
|
|
|
|
|
|
|
|
2、其他财务费用
|
27
|
|
|
|
|
|
|
|
|
|
三、总成本
|
28=1+13
|
|
|
|
|
|
|
|
|
|
表六 成本核定表
|
|||||
单位:万元、元/立方米
|
|||||
项目
|
行次 |
()年
|
()年
|
()年
|
平均
|
一、生产成本
|
1=∑(2:5)
|
|
|
|
|
(一)职工薪酬
|
2
|
|
|
|
|
(二)直接材料费
|
3
|
|
|
|
|
(三)其他直接支出
|
4
|
|
|
|
|
(四)制造费用
|
5
|
|
|
|
|
二、期间费用
|
6=∑(7:9)
|
|
|
|
|
(一)管理费用
|
7
|
|
|
|
|
(二)销售费用
|
8
|
|
|
|
|
(三)财务费用
|
9
|
|
|
|
|
三、总成本
|
10=1+6
|
|
|
|
|
四、供水量
|
11
|
|
|
|
|
五、单位核定成本
|
12=10/11
|
|
|
|
|
附件2
水利工程供水共同成本费用分摊办法
水利工程经营单位从事防洪、排涝等公益服务的成本费用不计入供水价格。直接或单一为某一供水对象服务发生的成本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供水对象的成本费用中。
一、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成本费用分摊
水利工程中公益性服务和生产经营性服务共同发生的成本费用应按比例予以分摊。水库工程采用库容比例法进行分摊,机电排灌工程采用工作量比例法进行分摊。分摊系数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库容比例法
公益性分摊系数= 防洪库容/(死库容+兴利库容+防洪库容)
经营性分摊系数= (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兴利库容+防洪库容)
(二)工作量比例法
公益性分摊系数= 排水工时/ (提水工时+排水工时)
经营性分摊系数= 提水工时/(提水工时+排水工时)
二、经营性服务各类供水对象分摊
(一)为几类供水对象供水发生的公共成本费用,按各
类供水的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分别分摊成本费用。分摊系数计算如下:
工业供水分摊系数=(A×A′)/(A×A′+ B×B′+ C×C′+ D×D′)
生活供水分摊系数=(B×B′)/(A×A′+ B×B′+ C×C′+ D×D′)
发电用水分摊系数= (C×C′)/(A×A′+ B×B′+ C×C′+ D×D′)
农业供水分摊系数=(D×D′)/(A×A′+ B×B′+ C×C′+ D×D′)
公式中:A、A′--年工业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率;
B、B′--年生活用水量及供水保证率;
C、C′--年发电供水量(水利工程供发电用水计量点水量)及发电供水保证率;
D、D′--年农业供水量及农业供水保证率。
对于结合用水的各类用水应合理分摊成本。
(二)对利用同一水利工程供水发电的梯级电站,原则上按水利工程对全流域各级水电站的供水总量或按全流域各级水电站的增发总电量共同分摊水利工程发电供水成本费用。
(三)对于水利工程经营单位利用本工程建设的坝后电站
以及水库养殖等其他多种经营获得的净收益,应相应适当冲减该部分水利工程所分摊的公共成本费用。其中,坝后电站经营净收益为上网电价收入扣除发电成本费用及税金后的余额,其它多种经营净收益根据具体情况由负责核价的价格主管部门审核确定。
上述成本费用分摊办法适用于各类供水净资产额的分摊。
(四)国有水管单位由于规定渠道补偿农业供水成本、费用不足而计收农业水费的,计收标准应相应扣减规定渠道补偿的资金。
(五)工业用水中的贯流水、循环水按消耗水水价的一定比例折算,具体比例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