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全国生态日|福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经验之泰宁县以文脉赋能活化利用千年古城
时间: 2024-08-09 16:32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要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近年来,福建锚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坚持系统部署、重点突破、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定于8月15日在我省三明市举办,活动现场将组织开展首次全国生态产品推介展示。为更好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省发改委组织各地总结凝练、梳理汇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践创新成果,引导推动典型经验做法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福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经验

  泰宁县以文脉赋能活化利用千年古城

  基本情况

  三明市泰宁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也是一座特色鲜明的旅游新城,先后创下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顶级旅游品牌。泰宁古城,古称“金城场”,是泰宁展示形象的窗口和聚集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凝聚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文化,拥有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代民居古建筑群落——尚书第建筑群;深植着厚重的红色文化,10位开国元帅中有8位、10位开国大将中有5位、57位开国上将中有21位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现留存着红军街、红军时期标语告示、县城保卫战遗址等一批重要红色革命历史遗迹;孕育着新兴的休闲文化,培育了擂茶、梅林戏、非遗展示、农特电商、休闲酒吧等新业态,形成了集文化体验、历史观光、休闲慢行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

  经验做法

  一是规划引领,精准定位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规划设计,县人大通过《关于确定城市建筑风格的决议》,奠定了以“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为特色的“杉阳明韵”建筑主格调。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做好同“十四五”总体规划、旅游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的有序衔接,统筹古城保护核心区和居民生活缓冲区建设。邀请古建筑知名专家指导,进行古城活化与更新规划,加快推进旅游商品购物街、民俗博物馆展示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和特色民宿区等布局,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是项目赋能,盘活古城资源。围绕保护古城风貌、古城文化和古城韵味,加快实施系列公共服务能力项目,强化街巷节点景观靓化,打造游客游览古城的“第一眼”“第一感”。加快整合古城闲置古屋资源,推进古城活化利用,打造以非物质文化、国学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为依托的3-4条特色文化街区,形成2-3条经典游览线路,建成一批活动丰富、吸引力强的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培育“夜游、夜娱、夜食、夜购”等古城夜色经济新业态。

  三是创新机制,构建双主体格局。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设计、保护修缮、监督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资金筹措中的灵活性,构建“政府+市场”双主体格局。建立保护开发工作机制,修订完善《泰宁古城保护管理办法》,成立县古城保护中心牵头负责管理保护工作,组建明城文旅公司负责古城开发经营工作,成立古城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守护治安稳定。创新融资方式,以明城文旅公司作为融资平台,积极同银行探索创新以古城、古建筑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古屋贷,用于古城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古屋拯救改造,强化古城保护开发资金保障。完善业态准入条件和会审机制,加强古城街面商铺招商管理,积极引进特色民宿、休闲娱乐、民俗演艺、非遗物质展示、VR体验等文旅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绿色无烟产业。

  取得成效

  一是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双赢。泰宁县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尊重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古城保护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使“山水、古城、人家”三者交融的古城风韵得以传承。

  二是实现环境改善与居民幸福双得。实施古城保护示范、老旧区域环境改善提升等工程,累计投资达7300万元,古城区内污水无害化处理达到100%,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有效保护了古建筑群的固有格局和历史风貌,治理了生态污染源头。

  三是实现古城活化与文旅蓬勃双兴。充分挖掘古城历史民俗文化,培育古城文化旅游、特色民宿、文创工作室等等业态,可新增带动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5000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数350余人,进一步拓展本土居民就业创收渠道,探索出一条古城保护、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道路。

来源:三明市发改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