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要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近年来,福建锚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坚持系统部署、重点突破、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定于8月15日在我省三明市举办,活动现场将组织开展首次全国生态产品推介展示。为更好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省发改委组织各地总结凝练、梳理汇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践创新成果,引导推动典型经验做法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福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经验
东山县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海洋生态品牌
基本情况
漳州市东山县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绿岛礁奇,地处北纬23度、东经117度,是我省第二大海岛县,陆域面积24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45.72平方公里、海岸线181.47公里,9个月牙形海湾绵延相接,是北回归线上极其稀缺、极富特色、极具魅力的海岛。近年来,东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接好谷文昌“生态接力棒”,打出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等“组合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持续放大。
主要做法
(一)实施“五海保护”,绘就生态底色。
一是海湾保护。启动并完成八尺门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实现八尺门海域60年后“海域贯通、海水相融”。
二是海滩保护。实施东山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展护岸工程建设、盗采海砂整治等,完成造滩376.8万立方米,保护滨海生态岸线。
三是海岸保护。实施全岛“一廊道三林区”木麻黄种植,在村边、海边、路边、田边补植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
四是海水保护。建立海漂垃圾清理常态机制,运用“人防+技防”,组建“海上环卫队伍”,启动AI智慧视频监控。
五是海岛保护。重拳整治“无人岛”及周边无序养殖、违规占林等问题,扮靓海岛“风景线”。
(二)推动“五维升级”,发展绿色经济。
一是提升生态养殖。引进海天阅等生态养殖项目,深海网箱引入龙虾、石斑等高优品种,带动水产品养殖总量稳步提升。
二是激发生态潜能。发挥旗滨玻璃龙头引领作用,推动生产技术转型升级,将“一粒沙”由建筑玻璃向节能玻璃、光伏玻璃等领域延伸拓展。
三是打造生态产业。引办一道新能源光伏组件、一道新能源电池片、180MW海上光伏电站等大项目好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四是做强生态旅游。挖掘“沙洲”“双面海”等特色地标,打造南门湾、鱼骨沙洲、双面海、苏峰山网红桥、灯塔等网红打卡点。
五是做优生态宜居。持续按照“清沟、扫地、摆整齐”“拆旧、拓新、整漂亮”“穿衣、戴帽、扮靓丽”三个版本递进抓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污水一张网收集处理,创造宜居环境,提升发展软实力。
(三)致力“五个实践”,护航蓝碳发展。
一是“环境资源审判法庭”实践。以全国首个四级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党建工作联系点为中心,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支部建设、环境资源审判、党风廉政建设、法官人文生态等“五联动”。
二是“双碳生态巡回法庭”实践。成立全国首个双碳生态巡回法庭,定期研判“双碳”生态产业风险隐患。
三是“生态修复模式”实践。创新推广“植物富集”“水草净化”模式,生态质量大幅提升。
四是“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实践。在全国首创实践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制度,为事实认定、生态修复等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五是“防护林司法保护基地”实践。突出打造集“补种复绿、法制教育、巡回审判、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化基地,打造更加健全的生态司法体系。
取得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态修复,海湾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优良比例常年维持在100%,海洋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健康,湾内珊瑚保护区水生生物达646种,种植红树林3096亩,成功再造“海上森林”,总体实现水清滩净、渔鸥翔集、人海和谐,获评全国美丽海湾等国字号荣誉。
二是经济“含绿量”提质增效。生态养殖、新能源、新材料、生态旅游等领域发展成效逐渐显现,生态养殖从2021年的43万吨到2023年的47万吨,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拓链成群,新材料产业从小到大、延链强链,旅游人数从2021年的480.36万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856.9万人次。
三是绿色生态招牌愈发响亮。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新路径,在全国首创司法+保险+修复模式,在全省成立首家蓝碳司法服务协同中心,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强大司法保障。先后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首,取得国家级生态县、国家首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先后多次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