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之漳州篇——全力打造新时代“海上漳州” 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时间: 2024-07-13 11:06

编者按:

  7月11日,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省发改委收集发布沿海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典型经验做法。这些典型做法立足各地实际,聚焦重点任务,体现区域特色,将为新征程上“海上福建”建设注入强劲“蓝色动能”。

典型经验之漳州篇

全力打造新时代“海上漳州”

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背景情况

  近年来,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四大经济”、深化“海上福建”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建设“海上漳州”和海洋强市为目标,全方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一)强化工作合力。在全省率先调整成立漳州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34个市直单位和9个沿海县(区)、开发区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发改委,抽调市直单位业务人员集中办公,内设规划督导组、项目管理组、宣传考评组,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建设。

  (二)强化规划引领。立足海湾、海港、海岸、海岛、海产、海砂、海景等“七个海”资源,研究编制《漳州市“十四五”海洋强市建设专项规划》《海上漳州”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漳州市厦门湾南岸和泛东山湾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漳州海洋产业研究》,精准绘制《海洋经济产业布局图》,明确海洋经济发展路线图、时间表。

  (三)强化项目支撑。2021年来,漳州市实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明阳智能一期等一批市级海洋经济重点项目,项目数和总投资额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双第一”,厚植海洋经济发展动能。2023年,110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54.6亿元、占年度计划125.8%,已完工项目43个;80个前期项目完成投资116.6亿元,开工项目59个。同时,扎实开展海洋经济招商活动,持续培育蓝色发展动能。2023年2月,我市召开“海上漳州”项目推介会,签约22个海洋项目、总投资超110亿元;依托2023年10月在福州召开的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对接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超196亿元。成立漳州市海洋产业发展集团,资金规模超15亿元,为海洋产业集聚化注入新活力。

  (四)强化工作抓手。以推动发展、突破堵点为导向,实行一系列工作推进“组合拳”。

  一是建立工作督导机制,每周例会研判态势、每月下沉调研项目、每季开展精准督导,累计协调项目堵点问题36个。

  二是建立工作通报机制,累计编印16期《漳州市海洋经济工作简报》并呈报市领导、成员单位和相关县区,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及滞后问题。

  三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对照省对市绩效考评目标,制定市对县绩效考评指标,并将海洋经济纳入全市“七比一看”竞赛考评。2021年、2022年省对市绩效考评成绩连续位列全省第三,2023年位列全省第一。

  取得成效

  全面实施海洋经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以沿海G228国道为轴线布局多元化海洋产业,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新时代“海上漳州”。主要有五个方面成效:

  (一)聚焦耕海牧渔,扩充“海上粮仓”。做大做强海洋渔业,2023年,全市海洋水产品产量184.7万吨、增长4.1%,产值295.2亿元、增长4.1%,均位居全省第一;151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加工产量108.1万吨、增长3%,产值264.7亿元、增长2%。培优做强水产种业,建成省级水产良种场12家,创建“中国鲍鱼种苗之都”“中国蛤类种苗之都”和海产地理标志42个、海洋渔业中国驰品商标8件。大力扶持远洋产业发展,东山、诏安湾等海域纳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建设,投建首台套深海装备养殖平台“闽投东山1号”。在全国首创渔港实景、海域实况、渔船动态全景可观的“掌上海图”。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完成海水养殖碳汇核算,截至2024年5月底,累计完成海水养殖碳汇认购8笔,成交量2705.5吨、成交额21.3万元。

  (二)聚焦临港工业,铸链“油头化尾”。发挥临港资源优势,撬动石化产业发展,福海创PX/PTA、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等上游项目及奇美化工一期ABS、二期PS等中下游项目相继投产;总投资448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711亿元的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正推进项目核准;已签约天辰高端聚酰胺等10个项目,总投资约1072亿元,逐步形成“芳烃-聚酯”“烯烃-塑料”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推动2023年古雷开发区实现产值788.8亿元、增长27.2%。

  (三)聚焦新兴领域,开发“产业蓝海”。海洋新能源方面,总装机容量5000万千瓦的闽南外海海上风电基地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已批复480万千瓦示范性项目;漳浦六鳌海上风电二期已并网36.9万千瓦,实现闽南地区海上风电“零突破”;东山一道新能源光伏科技组件、东山太阳海缆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海洋生物产业方面,全市共有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12家,2023年完成产值22.9亿元、增长17.5%。以“诏安金都海洋生物综合研发中心”为载体,形成以润科生物、大北农、玛塔生态等为龙头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2023年完成产值26.4亿元、增长26%。滨海旅游方面,打造“海洋蓝”文旅带,以国道G228滨海风景道为“线”,串联起沿线15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大力发展海洋观光、休闲度假、邮轮游艇等路衍经济。在滨海旅游的带动下,2023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7460.4万人次、增长53.1%,实现旅游总收入835.4亿元、增长60.6%。

  (四)聚焦海工装备,壮大制造集群。突出福船一帆、豪氏威马、中信重工、海山重工等4家重点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起重机、集装箱、风电塔筒等海工装备制造能力,2023年完成产值40.3亿元、增长13.1%。推动神舟造船、国安船业等95家船舶修造企业加快新技术应用,15家规上船舶企业2023年完成产值39.2亿元。

  (五)聚焦港航建设,打造海运枢纽。港口建设方面,建成生产性泊位75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个、集装箱泊位7个,总通过能力达6645.7万吨。建成港口沿海航道8条(万吨级以上航道5条)、里程约120公里。集疏运建设方面,建成全长233公里、串联沿海各县(区)的沿海大通道,为打造漳州南部临港工业走廊创造良好条件。古雷港区将军澳作业区、古雷疏港高速公路一期、诏安湾区进港航道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

来源:漳州市发改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