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之泉州市南安市专项监督恶意职业索赔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时间: 2024-06-13 16:52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省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深化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随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推进,省发改委(省营商办)收集发布2024年首批35项具有代表性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这些改革创新举措紧盯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和热点问题,聚焦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加强法治化建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以及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涉改革“深水区”、精准把握“关键点”。营商环境改革由局部性、尝试性的探索与突破,转向系统性的集成和多维度的深化,典型经验做法呈现出跨部门协同的显著特点,不断释放改革叠加效应,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典型案例

泉州市南安市专项监督恶意职业索赔

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背景情况

  近年来,市场监管领域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职业打假人对食品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迫使企业和解,从而获得高额赔偿。恶意投诉举报和复议诉讼,对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和法院的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冲击,部分中小企业因此陷入发展困境。南安市检察院开展整治恶意职业索赔专项监督活动,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服务保障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一)强化调查研究,厘清治理难题。

  一是清底数。恶意职业索赔呈现团伙化、年轻化趋势,手段多样、反侦查能力强,通过微信语音开会、印发教材等方式开展教育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恶意索赔人极少被刑事追责,市场主体深受困扰、经营压力倍增。南安市检察院扎实开展调查核实,先后走访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等行政机关20余次,全面摸清底数。

  二是问企需。南安市检察院联合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部门组织开展“恶意索赔恶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题问卷调查,走访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344人次,了解掌握企业真实需求,从中发现市场主体反映遭遇恶意索赔的一批案件线索,占问卷调查反馈数的13%。

  三是多沟通。投诉举报平台无须实名制的现实情况,造成恶意职业索赔难认定、难处置,亟需形成整治合力。南安市检察院牵头联合法院、公安、市场监管、司法行政等部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推动齐抓共管、同向发力。

  (二)强化诉源治理,抓好精准监督。

  一是向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年均受理投诉举报上万件,因缺乏恶意职业索赔认定指引,造成大量恶意投诉举报件无法立案,耗费行政执法办案资源,企业迫于压力无奈进行和解赔偿,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南安市检察院依法向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促成建立恶意投诉举报认定标准并制作行刑衔接移送标准和流程图,不予受理100件恶意投诉举报。

  二是向法院制发民事审判程序违法检察建议。详细梳理法院办理的90余件网络购物纠纷案件,针对法院未及时查询当事人涉案情况、认定普通消费者及不安全食品标准不一导致类案不同判的情形,依法制发检察建议书,促成法院加强当事人涉案查询力度、类案检索,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斩断恶意职业索赔惩罚性赔偿利益链条。

  三是向政务服务中心等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联合行政机关摸排投诉举报10次以上的人员2060名,筛选举报频次上千的人员样本,依法向12345政务服务中心、法院等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重点关注并仔细甄别恶意职业索赔人情况,促成依法处理。

  (三)强化综合履职,提升治理质效。

  一是依法打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犯罪。联合多部门建立恶意职业索赔行刑衔接线索移送机制,细化认定标准。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敲诈勒索违法行为线索7件,公安立案后移送审查起诉1件,依法惩治恶意职业索赔犯罪行为。

  二是强化业务指导。联合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工商联等部门对辖区内企业加强培训指导,先后组织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培训会7场次,对被集中投诉的行业、经营者开展行政指导,300多个市场主体接受培训指导,规范经营意识有效提升。

  三是推动全面开展监督。及时向泉州市检察院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推动泉州市检察院部署全面开展恶意职业索赔专项监督活动,形成监督合力,共破治理难题。

  取得成效

  南安市检察院践行综合履职,推动法院、行政机关等多方协作配合,为各类市场主体解难题、办实事,共同营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泉州市发改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