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之典型经验分享
携手节能降碳 共创绿色未来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个美丽的海湾城市。“十四五”以来,厦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厦门筼筜湖
厦门市节能降碳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447.20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5.98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64.1%,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持续攻坚体制改革 绿色发展更有保障
做好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通过构建厦门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强总体设计,全市目前已印发16个方案,包括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等2个总体方案,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等6个分领域方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技支撑等8个保障方案。
印发实施《厦门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构建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工作。
制定实施各类绿色低碳纲领性文件。全省率先发布《厦门市低碳社区验收技术规范(试行)》、《厦门市零碳景区试点示范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等5项低碳零碳验收技术规范;编制印发《“电动厦门”发展规划(2023-2025年)》;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厦门市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服务实施方案》。
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撑厦门市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垃圾分类全国领先、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获得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
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厦门市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为出发点,确立四大支柱产业集群、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六个未来产业三个层次,着力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该体系有效拉动了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产业增长32.5%。
宝太生物POCT(即时检测)产业园效果图
厦门市入选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海辰储能成为厦门市首家独角兽企业,厦钨新能源等4家企业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持续推动华夏电力超超临界等容量替代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气基础设施,实施“瓶改管”行动,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截至2023年底,厦门市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54万千瓦,国网新源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顺利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厦门东部三期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福建首个“虚拟电厂”在厦门上线,平台可调节负荷资源40万千瓦。
建设项目源头防控。严把项目引进关,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十四五”以来实现“两高”建设项目零新增,全市域退出钢铁、水泥、传统玻璃等高耗能行业。
淘汰高耗能设备。率先全省完成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和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作,2023年底超额完成10—35(不含)蒸吨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加快推动厦门市燃煤、燃油、燃生物质锅炉整治工作,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
持续关注重点领域 社会发展更有动力
工业生产绿色制造。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21年至2023年期间,厦门市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7家,省级绿色工厂68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6家,省级绿色供应链8家。开展绿色认证工作,新增绿色产品认证证书95张,节水产品认证证书214张,节能产品认证证书805张,环保产品认证证书79张。推广绿色技术产品,“十四五”以来共发布3批共93项绿色技术产品。
交通出行低碳先行。加大新能源车投放力度,新增公交、出租车、网约车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车。截至2024年3月底,全市城市公共汽(电)车实现新能源比率为93%,纯电动率为74%;网约车和巡游出租车纯电动比率均达到83%。加快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十四五以来,完成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数量2038辆。推行公交地铁融合,针对地铁站优化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建设风雨连廊,促进地铁、公交、慢行等绿色交通方式融合。建设“P+M”(停车换乘地铁)停车场,停车可享优惠,有效增加地铁客流。
厦门地铁公交风雨连廊
绿色建筑提升环境。绿色建筑推广实现全面覆盖,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3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1031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位居全省第一。商品住宅绿色品质全面提升,率先在全省推行新建商品住宅全部一次装修到位,每年可减少建筑垃圾80多万方。
实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改造建筑面积326.5万平方米,绿色建材星级达标率100%。省内率先开展城乡建设领域碳减排监测试点。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调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银行业支持绿色建筑贷款余额497.3亿元,同比增长206.5%。
公共机构节约先行。截至2023年底,厦门市公共机构共建成386家国家级节约型机关,超额完成福建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四五”阶段目标任务;建成803家节水型单位;湖里区行政中心、思明区卫生健康局、海沧区社会服务中心、同安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翔安区行政中心被认定为“碳中和”机关;湖里区机关事务局、厦门医学院被评为国家级绿色低碳公共机构。公共机构带头节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持续树立先进典型 生态文明建设更有方向
树立低碳典型。东坪山片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象屿零碳综保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海润码头2023年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案例,ABB厦门工业中心绿色微电网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某公共区域照明整体化节能改造案例荣获国家2021-2022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十佳示范案例”。后溪工业组团、ABB厦门工业中心、鼓浪屿景区等多个试点示范工程建成三星级低碳试点示范工程。九八投洽会、厦门马拉松、金鸡电影节等重大活动开展碳中和活动。特房樾熙湾装配式装修项目入选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试点。
五缘湾湿地公园近零碳排放示范景区
绿色工厂巡礼。特别策划了“绿色工厂巡礼”系列报道,选取厦门市在绿色制造、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的国家级绿色工厂优秀案例,集中宣传,供相关工厂学习借鉴,引导和带动工业企业为贯彻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绿色建筑低碳试点。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带动厦门市建设项目实现减碳降碳,推进10个省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试点探索,总建筑面积230.2万平方米。
持续开展全民节能 高颜值厦门建设更添活力
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多措并举,通过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宣传节能降碳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生态日、公交宣传周、5·20世界计量日等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培育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开展各类交流培训。举办节能技术产品推介会、高耗能企业工业照明和水系统节能论坛,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专题培训班、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班、双碳”工作与产业创新发展等专题培训班。开展多场“绿色低碳+”座谈会,提高企业节能工作数字化转型能力,切实将绿色发展扶持政策精准送达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