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增长势头持续加快!厦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时间: 2024-01-26 18:33

  2023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经济回升向好,社会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动能转换跑出加速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发展态势看我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质效进一步提升

  2023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呈现怎样的特点和发展态势?

  厦门市发改委:过去一年,我市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高质量发展的潜能和韧性持续增强,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为2024年经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年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增长势头持续加快

  从趋势看,全市经济有波动,势仍向好,呈现“V”型复苏、筑底回升向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从一季度2.8%下探至上半年1.2%之后,下半年以来逐月逐季回升,前三季度增长2%,全年进一步增长到3.1%,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9和1.1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当季度GDP增长6.2%,比三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增长势头不断加快。

  从领域看,工业发展加快复苏。工业用电增长5.1%,1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3.9%。2023年工业增速逐月抬升,年末两个月均达到两位数增长。从两大支柱行业看,电子行业8月份以来单月连续正增长,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机械装备全年增长7.0%,航空维修、通用设备、电力电器等重点行业分别增长48.6%、14.3%、6.7%。服务和消费回暖态势明显,接触型服务消费快速增长,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33.2%和16.3%,全年旅游接待人数增长67.3%、旅游收入增长83.3%。新消费增势强劲,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43.9%、36.9%、23.7%。投资总体平稳发展,下半年逐步恢复增长,一个月比一个月好。1016个新增投资项目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全年增长7.2%,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长9.2%,为后续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质量看,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逐步好转,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2.7和7.7个百分点。经济回暖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税务开票纳税人增长31.3%,新设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9.5%,1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8.1%;人流物流加速集聚,高速公路出口流量增长16.9%,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113.7%,快递业务量增长13.4%。

  项目推进不断加强

  发展后劲支撑持续夯实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507个省市重点项目超序时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年完成投资约2256亿元,天马8.6代、厦门第三东通道、厦门天文馆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东南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翔安大桥、新会展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项目资金渠道持续拓宽。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增发国债等支持资金385亿元;推行片区综合开发模式,科学城莲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获银行80亿元授信支持;火炬产业园REIT和厦门软件园REIT两个项目进入国家发改委专家审核阶段。新年“开门红”项目支撑有力。2024年1月2日,全市6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152亿元,涵盖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具有投资规模大、质量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为新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全面纵深推进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综合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制度创新再造竞争新优势。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厦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赋予厦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大自主权。创新“四个一”改革落实机制,不停运办证、混合产业用地供给等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改革热度指数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市软实力更加“硬核”。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在厦门举办,厦门营商环境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城市平均综合信用指数排名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84%“全程网办”,入选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居全国前列。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加快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建设的“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在厦门启动建设;与巴西福塔莱萨市、南非德班市结为国际友城,国际友城数量增至23个;我市对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长14.4%。外贸发展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增长2.7%,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在15个同类城市中位居第4;新业态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1.7倍,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65%。厦门自贸片区新增全国首创经验16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突破110条。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共享发展理念深化落实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16.47万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1.1万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2万套,发放大学生“5年5折住房”政策补贴2.7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低保、孤儿、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居全省首位。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粮食安全工作扎实推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0.2%。

  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53个,新增学位6.3万个,入选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新增医疗床位2000张,川大华西厦门医院、苏颂医院正式运营,获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建成家庭养老床位900张,新增四星级养老服务设施29家,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新增普惠托位数2000多个,千人均托位数达3.6个、居全省前列,获评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新改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8.1万平方米,16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正向激励,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生活垃圾分类考评连续21个季度全国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筼筜湖、东南部海域分别获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形成人海和谐共生新局面,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高度肯定厦门生态与经济之间取得的平衡,期待厦门为国际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厦门样本”。

  从发展动力看我市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过去一年我市科技创新方面有着怎样的表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如何?

  市发改委:“没有科技创新,就会被时代抛弃,唯有科技创新,才可能赢得未来”。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发展动能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从创新指标看,我市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3%。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0多家,总量超过4200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9.4%,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29.3%,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国家标准350项。

  从创新排位看,我市创新影响不断扩大。厦门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80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提高至全球第38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8位。

  从创新产出看,我市创新成果不断突破。厦门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换挡,Ⅰ号孵化器落地64个项目,启动Ⅱ号孵化器。嘉庚创新实验室建成全球首条23.5英寸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示范线,百千瓦级PEM制氢电解槽纳入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装备清单。翔安创新实验室获批传染病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获批实施,为中国牵头实施的第二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厦门科技壹号”卫星成功发射。

  从创新要素看,我市创新生态不断优化。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技投入机制更健全,组织实施181个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产学研合作等项目,转化高技术成果513项。“群鹭兴厦”人才工程深入实施,新增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3名,引进国际化人才3380人,吸引近8万高校毕业生来厦就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速建设,新增发放科技信用贷款等科技类贷款52.7亿元。

  从结构调整看我市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力提速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当前我市新旧动能“转”的情况如何?取得怎样的突破?

  市发改委:我市全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等重要举措,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能级逐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积蓄。

  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从工业看,新兴产业动能不断增强。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6.6%,其中新能源产值增长32.5%,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0.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61.7%。从服务业看,产业层级不断提升。规上高技术服务业占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27.9%,全年增长28.2%,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1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互联网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37.5%和24.8%。

  企业梯队加快培育,发展能级持续提升,企业焕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兴企业蓬勃发展,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占全省52%,中国制造“隐形冠军”21家,海辰储能成为福建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厦钨新能源、盛屯矿业、科华数能、海辰储能4家厦企入围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传统企业加快转型,深入推进“智改数转”,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60%,入选智能制造城市二十强、第一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25.8个,居全省第一。友达、ABB、安井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ABB是国内输配电行业首家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评估企业。

  产业项目不断夯实,存量增量双轮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增资扩产有序推进,存量企业发展潜能有效激发。311个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建设,联芯集成电路、厦钨永磁电机、中创新航等大项目产能逐步释放,生物医药产业园五期、安普利生物增资扩产项目、大博医疗四期项目顺利封顶。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产业竞争新优势加速形成。全年新增签约项目739个,三年计划投资880.6亿元,新增落地项目931个,三年计划投资1672.8亿元,新能安二期、中能瑞新、盛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进一步加强。

来源:厦门市发改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