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之泉州篇:泉州市三种模式探索“泉用工”灵活就业机制
时间: 2022-11-29 17:11

  编者按: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主动作为,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打通营商环境建设的堵点难点痛点,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让市场主体在闽投资兴业更便捷、更易成功。省发改委(营商办)定期汇集甄选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供各级各部门互学互鉴,共同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典型案例之泉州篇 泉州市三种模式探索“泉用工”灵活就业机制

背景情况

  近年来,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为代表的新业态灵活就业群体大量涌现,成为群众就业的新选择、新去向。泉州市立足发达、活跃的民营经济,着力打造“泉用工”灵活就业品牌,通过建立健全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和零工市场,完善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机制,为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的城乡转移劳动力和灵活就业群体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让群众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主要做法

  (一)泉港“1小时灵活就业圈”模式。线上,开发“1小时灵活就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1小时就业网络区内全覆盖,免费为灵活就业人员及雇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服务平台。线下,打造“1小时灵活就业”零工市场,在村(社区)设置“就业服务窗口”,通过村(社区)就业服务专员、公益就业帮团队为群众提供免费就业服务,通过“点对点”对接,打造劳务输送快速通道,实现灵活就业服务全覆盖。

  (二)晋江“全链条”零工服务平台模式。线上,开发覆盖晋江所有乡镇(街道)、在手机端便利应用、具备综合管理服务功能的“线上零工服务平台”,为广大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意愿申报、需求发布、供需对接、智能匹配、多元保障等全方位就业服务。同时,依托人社基层信息化平台,建设“两库一平台”集成系统,借助“就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覆盖晋江的“就业人员信息库”和“就业岗位信息库”,改造完善线上招聘平台,进一步做优服务。线下,首批建设5家实体零工市场,加快推动更多“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向镇(街道)、村(社区)、工业园区延展,并制发“零工市场电子地图”,方便供需对接、集中服务。

  (三)“狮城零工市场”模式。石狮市在每个镇(街道)设总服务点,每个村(社区)至少设一个招聘市集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招聘市集点将企业零散用工招聘信息生成专属二维码,集合在宣传海报上,并推送至各村(社区)宣传栏,求职者扫码即可查看企业简介、厂区环境、岗位需求等信息,并可一键拨号,实现快速对接。同时,在镇(街道)总服务点设有招聘服务区,为企业、求职者提供对接场所、政策咨询、就业帮扶、登记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取得成效

  泉州市通过积极构建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机制,支持快递、外卖、电商、家政等新业态灵活用工,搭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查询、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劳务合同及用工协议签订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对接流动,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招聘及多类型群体灵活就业问题。机制建立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8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4万人。(1)泉港“1小时灵活就业平台”已有190户商家入驻,成功对接用工需求4000多单。(2)晋江“全链条”零工平台开展“小市场服务大民生”走进社区、企业活动10场,线上线下征集零工就业岗位1819个,服务用人主体529家,服务求职零工1571人。(3)“狮城零工市场”设立招聘集市点11个,集合100家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需求人数1500人,提供服务超5300人次。

来源:泉州市发改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