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全面推行“半小时”办结制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时间: 2024-04-09 15:50

  一、背景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全力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南平市围绕即收即受、即办即结、在半小时办结等办事企业最关心期盼的问题,立足政务服务“少跑、快办”目标,进一步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方便民营企业办事。在全市全面推行“半小时”办结制,推动简单事项秒批秒办或“半小时”办结、复杂事项“半小时”内即收即受,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更快、服务更优的政务环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做好“减”法,为民营企业办事“松绑解压”

  以企业在政务大厅“半小时办好”为目标,推动市、县二级审批部门减材料、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限、减少办事跑腿,用“减”法重构政务服务新生态。一是对非必要、可共享的材料进行系统精简。重点排查申报材料中“互相包含”“互为前置”等情况,倒逼审批部门规范业务“精度”、简化交互“难度”,加快办理“速度”。二是积极推动审批链条进驻中心,实现即收即受、即收即审。市场监管等评审机构入驻中心后,解决了材料审验用时长、审管流转不畅等问题。三是整合市本级、建阳区前台窗口,采用“综合柜员”开启市、区“一窗”分类受理模式,构建企业开办、二手户转移登记等前后台衔接有序、协同联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全市共精简材料1.1万余份,平均压缩至3.07份以内;承诺时限压缩率达89.47%;“半小时”办结件达56.94%,较上年提升了16.11%,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二)做足“加”法,助力民营企业“轻装快跑”

  以民营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多点发力,通过市县之间、县县之间“双轨制”抽查,推动“半小时”办结制落地实施。一是对即办事项实行分类优化。对可通过信息数据提取、分析申请人资格、申请材料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商品房抵押等即办事项,通过系统对审查要点进行智能判断,用程序逻辑替代人工判断实现“秒批秒办”。将需要人工核查申请人资格、申报材料的即办事项,以实质审查标准中可数字化或关键字比对的信息固化至审批系统,提升后台审核时效,实现半小时办结。二是推动承诺事项在半小时内“收件即受理”。对审查材料简单(无图纸、方案、报告等审查材料),或是需技术审查(图纸、方案或行业报告审查),但可通过前期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申报件审查效率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等承诺事项推行半小时受理,限时办结。三是推动“一件事”套餐事项半小时办结。“企业一件事”套餐,通过表单聚合、自动分流,提高办理时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推出162个“秒批秒办”事项,899个“半小时办结”事项,696个“半小时受理,限时办结”事项。

  (三)做亮“乘”法,助推政务服务“提档加速”

  以民营企业“半小时办好”为时限,强化实时监督,以前台带动后台,倒逼窗口人员提高效率。一是把脉会诊,为“半小时”办结落地“开方”。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体验活动。建立“黄马甲”队伍,靠前服务,为企业提供表单填报、初审、网上申报等指导,解决企业开办区域高峰期前台拥堵问题,提高办件效率。同时,在不动产登记、户政等区域设立政策咨询台,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引导、填单等服务。二是预警提醒,为“半小时”办结落地“设卡”。配置窗口服务“双屏”器,对办事指南、审查要点实行“双屏”展示。同时升级政务服务监管平台,以半小时为时限,增设计时模块,配全办事计时、超时预警等功能,以叫号开始计时、“好差评”系统超时提醒,推动窗口快审快结。市区二级窗口“半小时”办结率达98.7%。三是反向核验,为“半小时”办结落地“清障”。制定反向核查机制,联合效能、督查等部门力量,对不切实际压缩时限、或特殊环节事项“应受未受”及不按流程办理,造成群众跑多趟的情况进行通报,让“半小时”办结制见到成效、收到长效。

  (四)做实“除”法,推动政务环境“阳光高效”

  以解决民营企业办事“堵点难点”为目标,通过“办不成事”反映、“企呼我应”等方式,强化部门间解决问题的合力,让更多事情办得成、办得好。一是畅通反映渠道攻难点。建立“办不成事”登记、转办、反馈、回访闭环机制,快速响应,协调解决企业办事难点。同时,强化“办不成事”窗口人员业务培训,市、区二级70%导办人员获“行政办事员四级”技能称号。二是开展“企呼我应”破痛点。成立“企呼我应”项目审批服务团,针对业主具体诉求,发挥主动协调能力,牵头组织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业务骨干到现场实地服务,协调解决部门间因用地性质认定的冲突问题,9月1日试运行以来,截止12月1日共收到127家企业反映的146件诉求,已办结128件。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