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深化区域评估成果应用 助力高质量绿色发展
时间: 2023-10-18 10:54

  一、改革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出台全国首个区域评估(环境影响)市级地方标准《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试行)》(DB3502/T 100-2023),持续创新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指导依据,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刊登文章《厦门:让优质营商环境成为生产力》,肯定厦门市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多规合一”,实现环评成果“一本共享”。

  二、主要做法

  (一)区域评估“一本制”环评管理。按照“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联动审批改革要求,在重大片区土地出让、划拨前,组织开展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统一告知区域规划的各类建设项目的具体环境保护要求。片区内的学校、房地产、城市道路、市政管网等规划包含的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共享区域环评成果,建设单位无需单独编制和报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直接依照报告书告知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各项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片区、新机场蔡厝片区、翔安南部新城、五通金融商务区、五缘体育公园等10个区域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覆盖国土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

  (二)地方标准“一体化”指导服务。坚持推进区域评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发布实施全国首个区域评估(环境影响)市级地方标准,适用于厦门市域内不含工业用地开发建设的区域,探索建立工业园区以规划环评为主导、非工业用地的其他开发建设区域以区域评估(环境影响)为主体的“大环评”体系。从开展区域评估(环境影响)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编制内容、评价方法和编制要求5个维度,衔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落实区域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对现行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方法进行有效补充和应用,以清单方式明确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求,为项目环评差异化审批管理、区域开发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助力环评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评估成果“一张图”纳入空间。将区域评估成果纳入“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对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一张蓝图”构建生态环境保护辅助决策体系,全程参与全市涉及生态环境空间准入的建设项目策划生成及片区项目共享调用,鼓励引导重点发展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实施,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行使生态环境准入“一票否决”。2023年至今,共参与生成项目环保审查411个、工业项目生成14个,意见征集2388个,落实生态环境准入关,有效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在规划实施、产业布局、环境准入、项目环评管理中充分发挥指导和约束作用,促进园区减污降碳,推进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保驾护航。

  三、工作成效

  厦门市持续推进区域评估,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是深化政策引领,强化分区管控效能。建立地方标准,指导和规范厦门市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评估和审查,完善厦门市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区域综合评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写入《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将绿色引领的目标深度融入区域发展过程中,把区域评估融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汇聚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政建设等207个图层的矢量数据和管控要求,形成立体、清晰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以守住环境质量底线、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助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二是统筹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地方标准以清单方式明确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求,统筹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引导“产业+生活”融合互动发展,推进提升综合服务配套。钟宅畲族社区、五通金融商务区等片区,优化提升本岛功能,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翔安南部新城、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片区,发挥区域服务职能,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强力支撑我市“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战略,服务“一岛、一带、多中心”、岛外环湾产业布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化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项目评估化单体评价为整体把关,编制费用化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共享区域评估评审结果,项目无需单独编报评估评审。据不完全统计,东部体育会展中心等超过300个重大工程项目直接获益,节省环评文件编制费用数百万元,节约环评审批手续办理时限超1万个工作日。同时,打通数字壁垒,将区域评估成果汇入“一张蓝图”,实现区域评估成果数字化管理,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在自然生态、营商环境、开放合作、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