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积极打造1234“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
时间: 2022-06-18 09:34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莆田市准确把握群众在政务服务中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办事效率的现实需求,谋定“一分离、二融合、三中心、四定位”发展思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申办模式化、审批标准化、系统信息化、全市一体化,扎实推进各级政务服务“一窗、一网、一门、一次”通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是实行行政审批受审分离,推动集中受理“只到一窗”。前台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对外实行清单式、标准化“流水线”业务受理模式,后台审批科室和入驻部门负责审批决策执行,“前后分离”、相互制约、分工协调,有效精减窗口数量。整合中心城区30个行业部门打造“无差别全科”综合窗口,改变窗口忙闲不均状态。通过受审分离大力推动莆田市内“全域通办”改革,共发布三个批次全市“全域通办”事项清单;市、县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共设置6个“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窗口。优化完善“办不成事”反映和咨询投诉联动处置机制,设立“好办事”服务窗口,在全市全面推行“窗口无否决权”工作机制,提高窗口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今年,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非常满意率达99.98%。

  二是聚焦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审批流程“只少不多”。推广应用“自己‘批’网上办”的智能化审批,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可网上办理事项占比99.54%,行政许可“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达94.94%、全程网办事项占比86.34%。在住建、卫健、教育、城管等领域上线应用41项的“秒批秒办”智能审批。聚焦企业、公民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重点推进高频的企业开办和注销、二手房交易、医社保转移接续、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公民出生等53个企业、公民“一件事”套餐,推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服务模式。企业开办全流程4小时内办结,企业注销全部实现即办。持续优化公安户政审批流程,下放事项7项、精简办事环节36个、压缩办事时限50个工作日,即办事项占比提升28%;全省首创户政业务“一表集成”智能云表单系统,将34种申请材料精简优化为5大类13种,实现一表办多事和智能自助填报。

  三是搭建市级三个中心平台,集成套餐服务“只进一门”。对办事大厅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和布局优化,打造政务服务培训、体验和指导“三个中心”。建立一支120名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队伍,根据岗位类型,建立常态化市、县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交流培训和协调联动机制,组织业务培训230余次,有力推动政务服务办事员队伍从“专科型”向“全科型”转变。积极引导群众办事走“线上办为主、实体办为辅”的办理路径,建立“现场受理服务区、网上办事服务区、自助服务区”等无差别全科受理的政务服务新平台。在中心城区办事大厅试点开展县区级涉及30个部门2030项事项异地代收代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四是明确四个层级功能定位,企业群众办事“只跑一次”。通过市域统筹、县区主战、镇街承载、社区协同,构建市域政务服务四级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跨区域政务服务能力,破解政务服务体系“头重脚轻”困境。做优市级服务平台,明确市级平台办理法人业务,主责顶层设计、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和定标准、立规范、抓示范等职能。做强县(区)服务能力,以办理法人业务为主、自然人业务为辅,主责执行落实各项改革政策,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做实镇(街)便民服务功能,就近办理各类高频民生业务,推动公安、医保、公积金、人社、市场监管、不动产、卫健、教育等部门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办理。做特社区(园区)邻里中心“事有所办”,细化分类,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精准下沉,全市公安、医社保、公积金、民政、卫健等部门有101项常办事项在“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实现“就近办”;84项海渔事项下沉延伸至湄洲岛和南日岛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渔民办事“不出岛”。

  三、创新成效

  一是实现一窗受理“最全一件事”。市、县区两级在线上线下提供299个“一件事”套餐服务,2021年以来全市办理“一件事”套餐近50万余件,即办率超86%。

  二是推进一网通办“最快一件事”。在莆田市新一轮疫情防控以来,全市通过网络端、手机端、自助机等“不见面审批”方式办件占比超90%,当日即办率近99%。依托e政务自助机,以及微信“扫码”、电子政务平台,群众办理户政业务通过智能“云表单”提升审批效率70%。

  三是提升跨域通办“最远一件事”。2021年以来,市、县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已办理4万多件异地群众申请件。其中,公安户政“全市通办”业务帮助离开户籍地,外出工作或生活的群众节约办事时间约3万小时。

来源:福建发改委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