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农业大市,漳州持续加强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管控,科学引导企业和农户生态种植,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探寻绿色发展新路径
时间: 2023-10-12 17:20

漳浦蜜原生态农场一角

游客在宝旺莱农场体验凤梨采摘乐趣。

位于平和县霞寨镇西安村的“稻蛙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基地

  上月底,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出台种植业面源污染七条治理管控措施,从化肥使用、农药使用、农膜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多个方面细化管控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漳州全市各县(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已实现108个乡镇全覆盖,平和、长泰、龙海3个县(区)建立了县级转运中心,2022年全市共建立1461个回收点,共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244.4吨,回收率为36.25%,完成全年回收处理30%以上的目标任务。

  作为福建省农业大市,近年来,漳州持续加强全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管控,科学引导企业和农户生态种植,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打好绿色生态牌

  眼下正是大叶莲雾采收的季节,在漳浦蜜原生态农场,新鲜采摘的大叶莲雾被贴上溯源二维码后,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消费者只要扫下二维码,就能了解到水果的身份信息,包括在种植过程中施用了哪些肥料、采收的时间等。”漳浦蜜原生态农场总经理詹畯泽说,农场自2006年落户漳浦后,一直践行“与大地共生共荣”的绿色生态种植理念,坚持不施化肥,回归土地自然平衡。

  果园不施化肥,取而代之的是用牛羊猪粪和食用菌包制作成的有机肥。“我们用奶粉、红糖、豆浆等植物蛋白或者动物蛋白来培养有益菌,将其接种在有机肥底料上,通过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可以更快地把有机质分解成各种有益成分。同时,这类微生物的存在还能抑制土壤中存在的部分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减轻土传病害。”詹畯泽说。

  在农业生产中,高产高效与绿色生态,向来被认为难以兼容,詹畯泽对此深有感触。相比化肥,施用有机肥成本不仅翻了一倍,而且水果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以玉女番茄为例,施用化肥亩产可达5000公斤,而施用有机肥亩产只有2000公斤。

  詹畯泽将化肥比作化妆品,在他看来,施用化肥的水果外表虽然光鲜亮丽,但是口感大不如前。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还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减少,进而影响果实品质,引发糖度不足、果肉木质化、风味不佳等问题。

  “为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我们在全市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机肥、稻田秸秆还田和种植豆科绿肥等综合措施。”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志强说,2022年漳州市化肥使用量为26.53万吨,比2018年减少9万吨,减少25.3%,平均每年化肥使用量减少5.06%,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化肥使用量减量2%的考核指标。

唱好循环减排戏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位于平和县霞寨镇西安村的“稻蛙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基地里,成熟后的稻谷颗粒饱满,田间的虎纹蛙个头肥硕,“说丰年”的场景从诗歌照进了现实。

  “再过20天,我们的再生稻就可收成,湿谷亩产可达300~400公斤。从今年的订单来看,我们的生态稻米每公斤价格为8~16元,比传统稻米价格高出近三倍。”基地负责人朱振伟介绍,“稻蛙菜”综合种养建设项目基地采用的是“一稻一蛙一菌一菜”的种植模式,蛙苗从投放到出售,与水稻生长同步。蛙在水田间既能吃虫除草,其残饵以及排泄物还能给水稻提供有机养料,田间生长的水稻也能够为虎纹蛙提供庇荫场所。

  “我们种植养殖的核心理念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朱振伟表示,利用稻蛙共生特性,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的使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收获高品质的生态米和生态蛙,提高农田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特性。该模式荣获2022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

  待秋收过后,朱振伟利用水稻的秸秆和谷壳,在田里轮种食用菌以及应季蔬菜,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高效循环利用模式,每亩地的年产值可达到7万多元。在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朱振伟还把稻蛙种养与乡村文旅有机融合,将基地打造成一片耕读文化体验乐园。目前,整个基地面积634亩,分为9个片区,开放了耕读区、稻渔空间、水稻迷宫等,供大家进行研学、体验农事活动。接下来还将打造七彩油菜花海。

  为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朱振伟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给农户分配秧苗和蛙苗,对种养管理技术和销售进行指导,有效实现“合作社有发展、农户有增收”的双赢目标。

走好三产融合路

  中秋国庆假期,位于漳浦县大南坂的宝旺莱凤梨观光工厂迎来许多游客,他们在这里参观果园,亲手制作凤梨酥,品尝凤梨茶和凤梨炒饭等。

  大南坂镇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山地多为酸性红壤,适合凤梨的生长,曾是远近闻名的凤梨之乡,原先主要种植的凤梨品种是沙捞越。

  近几年,随着闽台农业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来自台湾的高优水果“台湾凤梨”也被引进到漳浦,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我们采用数字化管理,一亩地种多少棵、需要施用多少有机肥都有严格的标准。”宝旺莱农场管理者汤有瑄说,秉持台湾精致农业的思维,他们通过有机、天然的绿色生态方式种植凤梨,不打膨胀素和甜蜜素,施用鸡粪、凤梨母苗做成的有机肥。种出来的凤梨最大能达到3~5公斤。这样的一颗果实,从种植到成熟大概需要18个月。

  眼下,宝旺莱在漳浦县大南坂镇、石榴镇、湖西畲族乡共有凤梨种植基地200多亩,种有西瓜凤梨、金钻凤梨、甘蔗凤梨、手撕凤梨、甜蜜蜜等多个品种。其中,西瓜凤梨亩产量4000公斤左右,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年产量约25万公斤,主要销往厦门、福州、上海、北京等地。

  除了将凤梨的种植、管理做到极致外,宝旺莱还将每一颗凤梨的价值利用到极致。凤梨头用作优质种苗进行培育,凤梨果肉用于鲜食与加工,凤梨皮提炼香精,凤梨叶作为有机肥。目前,宝旺莱开发的产品包括凤梨酥、凤凰酥、凤梨干、凤梨冰沙、凤梨茶、凤梨酵素面膜等。

  “我们将推动凤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体验服务为一体的台湾凤梨种植示范基地。”汤有瑄说,三产融合发展能够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提增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记者 黄小英 通讯员 黄晓玲 林惠卿 张煌 周俊贤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