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11日,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省发改委收集发布沿海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典型经验做法。这些典型做法立足各地实际,聚焦重点任务,体现区域特色,将为新征程上“海上福建”建设注入强劲“蓝色动能”。
典型经验之福州篇
建设“海上福州” 打造“蓝色聚宝盆”
背景情况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海上福州”30周年。三十年来,福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动摇,弘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推动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发有为干事业,不断开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崭新局面,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奏响蓝色乐章
现代渔业是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一环。今日海上福州,渔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已实现海洋捕捞由近海向远洋转移、水产养殖由传统粗放型向高效生态型转变、水产品加工由初级向精深转换。实施“百台万吨”计划,在连江定海湾海域累计投放11台深远海养殖平台,投放数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全市现有远洋渔船451艘,年产量超45万吨,综合实力始终居于全国前列、全省首位。福州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后被授予“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鳗鲡之都”“中国海带之都”“中国海洋美食之都”称号;连江鲍鱼、漳港海蚌等10个特色品种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开展的三批“福建十大渔业品牌”评选活动中,福州金鱼、福州烤鳗等9个品牌榜上有名。福州作为中国“渔业品牌之都”地位进一步凸显。
(二)新兴产业蓄势腾飞,激活蓝色引擎
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增长亮点。今日海上福州,以海洋高端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打造海洋信息服务业高地。发布全国首幅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福建及海峡地震观测网、海联网应用示范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打造海洋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印发《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全球首个用废弃牡蛎壳研发的骨填充医用材料成功上市。打造海峡西岸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设立福建绿色智能船舶研究院,重点推动东南造船建造中国首艘“串联式”直流组网油电混合动力拖轮。全球最大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风电产业园下线,建成国际技术领先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锚定海洋强市
加快实施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中景石化二期等项目,做大聚氨酯产业链、丙烯产业链,巩固坤彩科技珠光材料全球产销量第一、友谊新材料专业胶带生产基地全国第一的地位,打造江阴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巩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基地的地位,加快工程塑料、电子级化学品等项目建设,填补国内市场空缺,打响新型材料国际品牌,打造连江可门高端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以中铝瑞闽、祥鑫铝业等企业为龙头,延伸铝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福清、闽侯(高新区) 铝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千亿级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重点,加快罗源不锈钢生产基地和长乐(松下)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打造模具钢、汽车钢、大中型H型特种钢材等产品,推进钢材绿色产品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绿色高端钢铁新材料产业基地。
(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建好丝路海港城
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进入全国一流,实施“南集北散”港口发展战略,建成生产性泊位17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83个,航线通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丝路海运”航线8条。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可门疏港连接线通车运营,港后铁路项目11个控制性工程全面动建。2023年福州港货物吞吐量3.32亿吨、增长10.1%,集装箱吞吐量368万标箱、增长6.5%。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