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安全有“硬科技”保障,海岛上亮起“不灭灯塔”,智能无人艇加速出海……去年以来,鼓楼区与海洋经济不断碰撞出火花。连日来,记者探访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从3个变化看鼓楼加快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奔赴新蓝海。
海科新质海洋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摄
从0到N 产业兴海
一边是远洋作业渔船在捕捞过程中经常性爆舱,无法持续生产;另一边是往返于各作业海域的冷藏运输船极少,快速转移捕获物困难。
难题面前,福建银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决定入驻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全力拓展远洋冷藏运输船市场。
新的办公场所还在筹备,银实投资就已经拿出远洋海上冷链经营计划。“由于造价高、配额指标稀缺,进军冷藏运输船行业的门槛很高。”总经理王永兴说,公司拥有自营船厂,可以制造或改建冷藏技术性能高、船速快、自动化的冷藏船。同时,公司深耕远洋渔业3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入驻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也是计划的一环。”王永兴说,这里不仅提供了阵地资源、信息化服务和交流平台,还有海洋金融产业联盟可以拓宽融资渠道,让公司能够专心拓展业务。
回想一年前,记者初次探访时,海洋经济科创高地还是一纸蓝图。如今,记者眼前已是一座“海洋科创综合体”,集重点企业培育、产业孵化加速、海洋科创赛事、海洋科创成果展示于一体。入驻企业的数量实现从0到N的递增。
“我们充分发挥鼓楼在政商资源、金融产业、数字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深海养殖、智慧海洋和海工装备的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实施产业链招商。”鼓楼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已有44家涉海企业入驻海洋经济科创高地,还有多家企业“在路上”。
从有到新 科技强海
在海洋经济科创高地3楼,一家名为“海科新质”的企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是否名副其实?
一迈入福州海科新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记者就看到墙上的目标:致力于打造海洋监测预警硬科技。海科新质总经理寇伟滨解释道:“通俗来讲,就是通过数智科技,解决海洋灾害、渔业生产、海上交通、海洋生态等海洋安全问题。”
这是一支来自深圳的科创团队,在去年作出探索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过去的数字化主要围绕可视化,是数据的简单呈现。现在提的数据要素,则要对初级数据进行加工。从数据到数据要素,是质的改变。”寇伟滨说,这在海洋安全领域并不容易,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理、化学等学科,公司集成高校团队科研成果,联动产学研的力量,以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前不久,海科新质开发了全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大模型应用系统,解决了敏捷预报、临灾预报、伴随预报等“卡脖子”问题。“诸如此类的技术和产品,我们还会有很多。”寇伟滨说。
向海图强,安全是前提,科技是支撑。当团队的科创优势,遇到发力海洋经济之所需,很快催生新项目。落地不足5个月,海科新质已经获得多份订单和潜在机会。
伴随团队、技术、产品的“上新”,海洋经济科创高地的科创氛围日益浓厚。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技术转化服务线上平台建起来了,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东南研究院、国际院士科创中心、东南蓝碳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落地了,还有更多海洋创新联合体正在谋划。
从近到远 开放向海
海洋的灵魂在于开放。海洋经济科创高地的企业,不仅活跃在本省,还开启出海抢单、接单出海模式。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座海岛上,数名人员正在作业,不远处的移动太阳能灯塔为他们带来电与光。这个设备来自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入驻企业福州伊诺威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移动灯塔等海洋工程设备制造。
“马上要到澳大利亚,然后是美国……”这不是旅行计划,而是伊诺威机电开拓市场的步伐。董事长郭唐辉说,公司的底气来源于专业研发团队、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手段,以及自主软件开发能力,可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这是个很‘卷’的行业,我们正在经历改变。”郭唐辉说,在对标国际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的同时,公司还创新生产模式,走定制化路线,力争成为移动灯塔行业的引领者。
无独有偶,在新兴的无人艇领域,福建纽岩船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扬帆起航”,正加速驶向东南亚。
放眼全国,能量产水面无人艇的企业屈指可数,纽岩船舶就是其中之一。“无人艇搭载了自研的图像识别处理系统,能够提取水面目标形状特征,同时结合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系统,可用于对落水人员的搜寻跟踪。”总经理卢挺说,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无人艇还在升级迭代,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由陆地走向海洋、从海洋走向世界,鼓楼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将主动融入全市海洋经济“里+外”建设大局,继续打造服务国内外海洋经济全要素发展的服务平台。
澎湃的蓝色动能让人期待,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孕育的新质生产力,将在无垠蓝海中加速延伸与裂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