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屿:阔步走向“海洋富区”路
时间: 2024-01-17 15:27

  

  平海湾海上风电场(资料图片)

  

沙滩上,渔民在收海带。许武 摄

  

埭头镇三倍体牡蛎养殖基地,渔民在冲洗牡蛎外壳。丛文俊 摄

  

南日岛渔船出海场景 许武 摄

  深冬的秀屿区市政广场,花团锦簇、红旗招展。元旦前夕,秀屿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先后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首,审议、讨论工作报告。

  记者注意到,在秀屿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其间提及的多项重要殊荣,均来自海洋经济领域——“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国家级“和美海岛”、“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电力发展优秀奖”……

  秀屿是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区),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海洋禀赋深厚。202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02.8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85.55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1.66万吨。

  在平海镇上店村临海处,坐落着连片的低矮厂房,这里是平海湾双壳贝类苗种繁育基地,育苗规模近4万平方米,可年产蛤、蛏、贻贝等苗种9000多亿粒,年产值1亿多元。

  秀屿紧邻平海湾,周边水质优良,沿岸滩涂多为沙质,且沙层较厚,发展双壳贝类苗种繁育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作为海洋生物固碳的主力军,贝藻类不仅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消氮除磷、净化海水,还是优质的食品和工业原料。近年来,秀屿区引进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校,联手打造全国最大的厚壳贻贝苗生产基地。目前,秀屿出产的厚壳贻贝苗种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秀屿区三湾环绕,正对台湾海峡,是全国少有的风资源丰富区,海上风电可开发规模约231.2万千瓦。随着中闽海电、龙源风电、福能风电等多家龙头企业先后落户秀屿,风电产业已全面进入产出期。截至目前,全区风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时,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在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水域,一座巨大的明黄色的三立柱半潜式平台伫立于碧波之上,在成片的风机群中尤显不同。

  上承风机、下托养殖网箱,这是刚刚落地的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国能共享号”,是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最新打开方式。

  “国能共享号”让“以电养鱼”“以渔养电”成为现实。据了解,平台投产后,每年发电量可达1600万千瓦时,相当于6000多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借助智能化养殖系统,海产养殖收入预计可达数百万元,将用于补贴深远海风电建设成本。

  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重要内容。去年8月,高端智能深海渔旅综合体“闽投秀屿1号”顺利下水,其搭载波浪能、太阳能相结合的发电系统以及多种现代化渔业设备,是集科研养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深海装备养殖示范基地,预计于今年4月投用。秀屿区海洋渔业产业将实现从近海到深远海、从低端到高端、从粗放到精细转型的重要跨越。

  南日岛是我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其出产的“南日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我省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鲍鱼年产量约8600吨。2023年,秀屿区鲍鱼及制品出口实现“开门红”——莆田市汇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鲍鱼罐头进军美国市场后,实现莆田鲍鱼罐头对美出口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秀屿区将携手中国轻工联,规划全国首个鲍鱼预制菜基地,围绕南日鲍等“秀”字号特色产品,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形成集预制菜品研发、加工、销售、冷链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布局。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秀屿区有关领导表示,该区将坚持“海洋富区”战略,立足海洋特色和资源禀赋,系统谋划向海发展有效路径,深耕贝类苗种繁育,延伸拓展深远海智能养殖、休闲渔业、海上风电等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共赢,推动海洋经济向智能化、现代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加快绿色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陈世玉 林辉)

来源:福建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