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激发信用惠企新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 2025-06-29 18:09 来源:本网
| | | |
 

一、背景情况

民营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漳州市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以优良信用环境为基础的软实力建设,提升信用融资服务质效,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信用应用创新场景,不断巩固提升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环境、蓄能量、添信心,激发信用惠企新活力。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围绕通渠道、降风险、拓场景,提升信用融资便利度

一是搭建融资信息金桥。搭建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漳州站,打造漳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成一站式金融超市,上线科技贷、小微e、流动资金贷等多种产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台入驻47家机构,注册企业(个体工商户)超36万家,上线产品240,授信过万笔,授信金额1000多亿元,获评“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特色平台”称号。二是完善融资预警服务。推动政府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征信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通过共享涉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关键信息以及多平台多维度信息交叉验证,整合形成完整的企业信用档案。开发金融数据驾驶舱,与金融机构联合建立预授信模型,在线自动测算额度,提高贷款审批、风险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创建信用风险评价系统,综合评价分析出信用风险评价数值,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风险预警服务。三是创新融资特色场景。打造涉农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整村授信整村担保”“见贷即保、批量担保”,推动“紫菜·河豚”“青梅·生蚝”等特色产业信用评定工作,给予评级结果A级以上的主体优惠措施,精准高效释放信用红利。涉农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发布涉农金融产品263个,促成融资对接2000余笔,授信金额超75亿元。评定特色产业信用农户960余户,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近5亿元。

(二)突出全链条、细分类、速修复,推动信用监管更高效

一是创新事前信用防范。建立“告知承诺+容缺后补”信用审批制度,实现高效审批。将守信激励名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息嵌入政务服务工作流程,在审批各环节实时核查企业信用状况,实现“应查必查”。二是强化事中信用监管。20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采取非现场监管等模式,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向信用风险较高的主体发送警示提醒短信10万余条。2024年全市依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抽查数占双随机抽查数的比例达93.99%,有效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快事后信用修复。在“信用中国(福建漳州)”网站首页建立“信用修复专区”,公示企业信用修复办法和流程,明确修复路径、申报要件、办理时限及咨询电话,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信用修复“一件事”服务专窗,提升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的便利度。信用修复“一件事”实现“一网办理、协同修复”,2025年以来修复及时率达到100%

(三)坚持强赋能、提质效、促发展,推进信用应用广覆盖

一是强化信用数据赋能。建设漳州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出台《漳州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施方案》,汇聚共享企业信用信息,通过大数据比对、信用监督等方式,推进政策智能匹配、智能提醒、智能兑现。超1.6万家企业通过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获得奖励补助资金超3亿元。二是提升信用增值服务。推动25家企业成为海关AEO认证企业、近万家企业成为A级纳税人,在补贴、融资、信保等方面享受便利服务。一纸“专项信用报告”替代37个领域无违法记录证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增强经营主体信用获得感。三是打造诚信经营环境。评定20家协会商会为诚信营商环境协作单位,开展“古城景区美食街餐饮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活动”和“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评选活动”,营造诚信经营氛围。评选880家企业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提升信用良好企业荣誉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