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创立“商和榕城”商会纠纷调解联盟机制 绘就涉企纠纷协同治理新格局

发布时间 : 2025-06-05 17:17 来源:本网
| | | |
 一、背景情况

福州市民营经济活跃,经营主体超150万户,商事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需要更专业的调解服务,以人民调解为中心的大调解格局在商事纠纷化解中效果有限。福州将商协会组成联盟,集聚行业社会专业资源参与商事纠纷调解是护航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

二、主要做法

(一)机制构建:三重蝶变创新协同解纷机制

一是创新创建模式,从单点突破到行业作战构建“1+9+N”的建设模式,以福州中院为总倡议单位,实体平台依托在“亲清法企会商厅”,首批吸纳了福建省浙江商会、福建省江西商会等九家商会成员,动态吸纳新成员并扩充至外省外市,属开放式联盟。今年升级扩容,增加九家商协会成员,形成人员联聘、机制联动、调解联合等“六联模式”。联盟成员互相签订《合作备忘录》,统一流程标准、运行路径等。二是创新运行机制,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创新“2+2”的运行模式,建设调解员和营商环境法治观察员双库合一,将人大代表、企业家、行业专家等资源力量聘请为调解员,并同步聘任为营商环境法治观察员,以多重身份为抓手提升解纷效能。创建“法院—商会”精准委派渠道,由法院委派案件到联盟成员商协会,商协会依据案涉行业指定联盟调解员介入,形成“专业+行业”双轮驱动模式,更好维护涉诉企业商誉和信用,更快促成解纷。三是创新调后延伸机制,从被动灭火到主动防火。建立调解协议审核前置程序,打造“法官指导+商会调解+民事调解书”解纷模式。合议庭针对性提出风险建议,实现“调解+防范”并行。创新督促履行机制,调解员同时是协助执行员,做到执调对接、调执兼顾。

(二)培优提效:以三层范式推动调解队伍建设

着力把专业调解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目前聘任调解员、营商环境法治观察员40余名,增强调解队伍力量。一是以多样形式夯实基础。通过座谈会、实训会等形式向调解员讲解商事调解法律知识。开展以审代训,让调解员走进来旁听庭审。加强调解员之间交流拓展思维,让调解能力强、业绩优的调解员做经验分享。二是以多种形式了解需求。与联盟单位建立常态化双向交流反馈机制,精准了解各方需求、问计各方,并针对需求和建议形成每月亲清法企会商厅惠企暖企项目主题,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三是以多种形式宣传推广。以发布调解典型案例、宣传金牌调解员事迹等形式,让商和榕城品牌得到更多企业认同、成为首选优选。

(三)风险防控:以三种融合促进社会共治共享

一是党建与法治融合。与四家商协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共同创建“商和榕城·红盟解纷”党建品牌,建立组织共促、队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等工作机制,将司法服务嵌入商会党建工作链条。二是键对键与面对面融合。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打造“线上调解+云司法确认”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上线“亲清法企会商厅”云平台,一体联动线下实体平台,推动司法举措直达快享。三是司法服务与亲清关系融合。围绕案件背后反映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疑点、难点、痛点法律问题或共性的司法需求,及时编撰出台法律指引、典型案例等。同时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法企关系,制定法企交往“正面、负面、倡导”清单,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三、取得成效

福州市搭建“商和榕城”商会纠纷调解联盟,推动形成“商人纠纷商会解、企业纠纷企联解”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涉企纠纷协同治理新格局。一是商业解纷提质增效。调解联盟成立以来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市两级法院累计委派案件200余件,调解成功超60%,履约率超90%,涉案总金额超1.2亿元。二是司法服务积厚成势。与调解联盟建立常态化双向反馈机制,定期在“亲清法企会客厅”进行信息交流、风险预警、堵点研判等,发布商事审判等白皮书,编印法律指南、法律风险防控提示手册等,促进企业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开展司法暖企惠企主题项50余个。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涉诉企业化危机为商机,是从“纠纷化解”到“行业共治”“生态共建”的变革,让经营主体体会到“法治效率”“治理智慧”,形成共同优化营商“软环境”,厚植企业成长沃土。解联盟机制 绘就涉企纠纷协同治理新格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