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寿宁县创新“新农人”回村工程 持续提升乡村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 : 2025-03-22 17:11 来源:本网
| | | |
 一、背景情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宁德市寿宁县以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人才流失、产业凋敝等问题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推动‘新农人’回村,‘新农人’回村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寿宁范例”。
二、主要做法
(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硒锌康养+、高山茶叶、优质水果、有机食用菌和林下经济等“1+4”产业,组建专班、出台政策,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管齐下,迅速提高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经济效益,让产业成为“新农人”回村的“吸铁石”。出台“1+4”产业奖补办法,对“新农人”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资金补贴;设立总额度6亿元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基金;推出“返乡创业贷”,为“新农人”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包乡、包产业挂钩服务,强化技术指导;成立寿康农业供应链企业,建立国有供应链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实现“以销定产”“产供销”一条龙,让“新农人”只管种、不愁卖,解决“新农人”回村后顾之忧,为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吸引“新农人”返乡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与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构建人才保障体系,优化“新农人”创业环境
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汇聚乡村发展人才力量。秉持着培育壮大“乡村发展主力军、乡村建设施工队、乡村治理领头羊”这三支关键队伍的理念,大力培育乡土产业能人,吸引企业家返乡建设,支持青年回村创业,组织退休人员回乡建设,推动人才下沉帮扶,着力为乡村振兴汇聚各路人才,先后涌现出创业父女兵、夫妻档、兄弟帮等“新农人”返乡创业典型,有效带动村民就业、村财增收,显著促进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为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切实彰显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举措在乡村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三)夯实责任保障机制,打造“新农人”返乡新篇
建立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直部门协同配合、乡村两级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并设立县级实施“新农人”回村工程工作专班,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加强对“新农人”回村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每个乡镇确定2~3个重点村,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提升上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并做好宣传引导,打造了一批“新农人”回村典型,为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返乡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生态与示范效应,极大增强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外部吸引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前行。
三、取得成效
(一)广纳农贤,助力产业蓬勃兴起。
2024年以来累计吸引3100余名“新农人”返乡就业创业,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200家,打造创业产业基地超25个,发展民宿、电商等新业态160多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三产融合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善用农智,促进乡村靓丽蝶变。
“新农人”更加注重乡村环境美化,他们将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了乡村环境改善。同时,他们还将美丽经济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通过兴办农家乐、发展硒锌康养、打造民宿群等方式,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三)力推农治,实现治理高效升级。
历经城市现代文明洗礼的“新农人”,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基层治理,将城市先进的规则、文明的理念、现代的管理带回乡村,从而带动乡风文明重塑、治理能级提升,促进基层更加和谐稳定。寿宁县205个村社党组织中,有“新农人”400多人,占村“两委”成员的60%以上;三级网格中有“新农人”500多人,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