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强化数字赋能集成创新 构建“五找五平台”增值惠企服务新生态

发布时间 : 2025-05-09 16:34 来源:本网
| | | |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南平市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涉企服务,推进应用协同与交互优化,深入推进优质营商环境体系建设,打造“惠企政策直通车”“免申即享”“绿色产业创新服务”“企呼我应”“南平淘村”等服务企业五大平台,让惠企政策找企业、奖补资金找企业、资源要素找企业、服务团队找企业、乡村资源找企业,为市场主体提供超预期、增值化的集成服务供给,持续提升企业“满意度”“获得感”,聚力打造具有南平辨识度的“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建好用好“惠企政策直通车”平台,让惠企政策找企业。聚焦经营主体需求,通过“精准化”服务,推动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让“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一是以主动服务为导向。制定“惠企政策直通车”工作方案,选定电子税务局系统作为承接“惠企政策直通车”平台的载体,15个涉企部门联动建立“部门提出—政府审核—税务推送—事后跟踪”闭环机制,依托平台主动向目标企业推送政策。目前,平台全面覆盖全市实名认证企业超5万家,个体工商户超9万户。二是以精准直达为优势。通过税收大数据和涉企部门自有数据库双重匹配,为企业分行业、业务、性质立体“画像”,精准匹配适用政策,并精准选取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员中的一类或多类作为惠企政策推送对象。2024年以来,政策推送累计覆盖企业超16.6万户次。三是以企业满意为目标。落实“部门提出→政府审核→税务推送→事后跟踪”的闭环跟踪机制,通过税收大数据和涉企部门自有数据库双重匹配,为企业分行业、业务、性质立体“画像”,精准选取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员的一类或多类多维推送对象匹配适用政策,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获知适用的惠企政策。
(二)建好用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让奖补资金找企业。通过数据集成和流程再造,推行“模块化”服务,将各类惠企资金匹配企业需求,推动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实现惠企政策“免申请、零跑腿、快兑现”。一是搭建平台,让政策“一键可查”。开发“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资金线上兑付平台,将功能延伸至“掌上南平”APP,按月梳理各级惠企政策并在首页公示,接受全流程管理、监督,企业只需在平台注册,提交银行账号,即可享惠企资金快捷兑付。2024年全市“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单上线418项。二是靶向匹配,让服务“主动上门”。依托“免申即享”平台破解系统间壁垒,让惠企政策业务和数据跨部门流动,共享企业信息与相关材料,最终筛选认定符合条件的惠企名单。2024年,“掌上南平”APP“免申即享”专区点击量超过226万次。三是优化流程,让资金“一步到位”。采取“三免一授权”(免市政府领导签批、免部门局务会研究、免收企业收据,部门直接授权相关科室拨付资金)方式兑付惠企资金,兑现仅需“信息匹配、资金兑付”2个环节,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资金线上兑付,让企业“主动申请”变为“坐等拨付”,有效避免企业错过政策奖励。2024年全市共兑付2186家企业“免申即享”(非税类)资金合计1.92亿元。
(三)建好用好“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让资源要素找企业。建设“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以“个性化服务”为企业定制“体检”报告,提供全链条全要素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一是创建数智技术平台。打造以解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国家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OpenKS算法技术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为政府产业治理、企业生产经营、产业生态建设提供信息决策服务。目前,平台已绘制出竹、水、白羽肉鸡等8条重点主导产业链创新链图谱,并对全市重点产业集群全链条各环节把脉问诊、开方。二是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围绕企业发展领域,针对性提供“找技术”“搜专家”“配资金”服务,如依托平台人才库,设立28个重点产业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选派3000余名科特派服务企业;链接外部合作投资机构和商业银行,为企业推荐金融产品;如与邮储银行南平分行签订战略协议,三年内通过平台支持不少于30亿元的融资。三是融合平台协同服务。与线下研发平台融合,汇聚创新资源,为每条主导产业链打造公共技术研发机构,已落地国家碳计量中心、国家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与“智慧招商大脑”平台链接,开设“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土地招商”模块,实现双向智能化“商找客、客找商”服务。已实现超万亩工业/商业地块、110余万平方米楼宇/厂房的线上“实景看地”和地块详情“一触即得”功能,可展示“一项目一清单”招商项目超千个。
(四)建好用好“企呼我应”平台,让服务团队找企业。创建“企呼我应”平台,将涉企资源组团集聚为“一个口子”受理、流转、督办、反馈,以“定制化服务”闭环解决企业诉求,做到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一是畅通企业诉求渠道。线上通过“闽政通”APP以及“南平市企呼我应服务平台”等平台,键对键受理企业诉求;线下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置“企呼我应”服务窗口,面对面受理企业诉求,并开设“968871”热线电话,专人全天候受理企业诉求。二是推行线上闭环服务。建立“企业开单—服务平台派单—服务团会同市直单位(县级政府、市本级产业组团)接单办理—企业评单”的闭环服务模式,实行能办的事马上办、简单的事当天办、复杂的事项限时办,企业可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开单、派单、接单、评单全部实现线上办理。三是组队联动为企纾困。组建项目建设、金融、税务等8个服务团,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团长,汇聚各方资源合力服务企业,解决部门间各自为战和企业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截至目前,平台共收到近千家企业反映的千余件各类诉求,序时办结率100%,企业满意度达99.54%。
(五)建好用好“南平淘村”平台,让乡村资源找企业。聚焦闽北十个县(市、区)农文特产品与地域特色,整合和共享闽北农村资源,搭建“南平淘村”平台,向社会各层面精确推送招才、招商、创业等各项信息,实现人才、资源、资金的精准对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挖掘和盘活乡村优质闲置资产、资源。组织全市1636个行政村挖掘本村资源、资产上架,并由相应乡(镇、街道)、县(市、区)进行把关,截至目前,完成全市1636个村资源收集和上架,围绕“五有”“十个去”等衍生上架约5.2万个项目。二是积极推动平台市场化运作。专门成立“南平市振兴乡村投资运营有限公司”,负责承接“南平淘村”平台运营管理任务,并招聘有资质的公司开展合作,抓好全过程乡村资源、资产的运营,做好招商、投资、案例打造、宣传推介、人才招引、活动组织、纠纷处理等,保持平台有效运行。绿发集团已陆续打造试点项目,对接建阳区书坊红颜苗圃,童游街道、潭城街道、建瓯市吉阳镇、浦城县石陂镇、仙阳镇林地流转项目等,达成合作意向。三是积极谋划展示中心建设。由绿发集团选择适合场所建设展示中心,并梳理“淘村”“到南平去,助乡村兴”“农村发展招才招商数字化平台”等概念做好形象设计,作为参观考察、宣传推介、线下签约的场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