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况
在项目推进中,由于项目业主对审批政策、报批流程、手续要求不熟悉,同时审批部门存在坐等项目审批、协同审批壁垒多等问题,严重影响项目进展。莆田市仙游县瞄准落地企业需求,主动探索创新“五证同发”“五优服务”模式,形成从企业招引到开工、开工到投产全生命周期集成式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早动工、快建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打造审批更快、服务更好、效率更高的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企联动破壁垒。围绕企业急需动工的需求,探索项目服务的创新路径,提出“五证同发”“五优服务”的改革构想。一是建立“政府全力推进、部门协力服务、企业密切配合”一体推进机制,围绕20多个关键前期手续逐个项目量身定制节点计划,形成责任清单和时序流程图,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完成时限,全过程对表推进。二是建立项目协调工作群,将审批窗口前移到企业身边,由各审批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帮办团实时服务企业,共同对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问诊”,既打通业主与审批部门之间、各审批部门之间壁垒,又将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现在的“协同作战”,确保前期工作协同联动推进。
(二)创新五证同发提效率。聚焦项目前期手续审批办理环节多、时间长问题,坚持压缩部门时间、留足企业思考时间。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调整审批时序,将互为前置的串联审批流程整合为协同发力的并联审批、一次性审批,全程信息共享,实现土地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5个证件同步审查、同步办理,让项目审批从“走弯路”到“跑直道”、把“接力赛”变成“齐步跑”。二是各审批部门专人挂钩跟踪服务项目,采取上门辅导、提前告知、联合会商、模拟审批等方式,提供“全天候、零缝隙、保姆式”组团服务,提前告知业主具体规范要求,给予事前辅导,帮助及时补正材料,留足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在合理布局、周密设计上的充分思考时长,大幅提高审批效率,让项目前期工作跑出加速度,仅用时29天完成项目“五证同发”。
(三)升级五优服务优效能。以“五证同发”模式为基础,延长项目环评审批、技改融资、财税辅导、招工引才、用水用电等“五优服务”链条,打造全链条服务。一是在项目洽谈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提前介入从技术路径层面把脉项目落地环境影响评价,探讨问题解决方案。同时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运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系统提前指导业主办理临水临电,同步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后期用水用电需求,提前布局配套供水、供电线路,做到环评编制、水电接通与前期报批同步,有效节省企业建设时间。二是工信、税务、金融办等部门从项目前期报批到建设投产全过程关注参与,针对企业融资难题,梳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投资计划及融资需求,精准推动银企对接,由各银行竞争谈判、企业自主选择,帮助寻找最合适的银行、最优的利率、最长的期限、最短的审批。推行“项目管家”服务,进行税务服务全流程指导,最大化为企业争取补助减免,避免企业申报走弯路,减轻企业负担。主动对接企业梳理缺工情况,搭建招聘平台,帮助对接劳动力市场有效保障用工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取得成效
一是审批流程优化。转变传统审批模式,实现流程再造,将企业的“等地期”、部门的“等待期”变为前期手续的“工作期”“服务期”,推行“提前办”“并联办”“同步办”,创新实现土地供应环节、规划许可环节“两条腿同步走路”。
二是落地速度加快。以部门的超前服务、深度参与来最大限度缩短项目运作周期,做到交地和开工“双同步、零时差”,实现更多项目“交地即交证、交证即开工”,让项目至少提前4至6个月开工建设,已先后12个项目上运用,并被复制推广到莆田市其他县区。
三是营商环境提升。从“被动审批”转变为“主动服务”,每个环节都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精准辅导,让企业办事少跑路、不跑冤枉路,大大缩减了企业成本,坚定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本省设区市发改委系统
省直厅局单位
国家及各省市发展改革委
本省设区市发改委系统
省直厅局单位
主办单位: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维护单位: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