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区创新“135”维权服务模式 护航新业态劳动者权益

发布时间 : 2025-03-30 16:17 来源:本网
| | | |

一、背景情况

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引发全社会关注。近年来,泉州市泉港区积极探索创新,推出“135”维权服务模式,通过“一站通达、三力齐发、五位一体”的创新举措,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体系,助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一站通达”维权网络

构建“1+N”维权网络体系,全力畅通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渠道。一是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站”,整合人社局、总工会等部门资源,实现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功能“一站式”服务,致力于实现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的目标,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一站通达”便捷服务。二是以户外劳动者驿站、零工市场等为载体,在劳动者密集区域设立N个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服务联系点,提供政策宣传、维权热线、办理预约等服务,全力打通新业态劳动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创新“三力齐发”维权机制

一是机制创新,构建维权新体系。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探索建立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具有特色的新业态维权机制。定期召开部门协商会议,开展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专项解决行动,并制定“维权诉求清单”等台账,确保新业态劳动者的维权途径更加规范、透明。二是多元整合,凝聚维权新力量。打造“人社+工会”新业态劳动维权快办速调队伍,积极参与到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环节中,提供合同模板、劳动仲裁指引等实用工具,不断提升新业态劳动者维权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服务下沉,开辟维权新路径。制定“维权下乡日”工作机制,将“维权办公点”前移至新业态劳动者维权联系点,采用“轮班制”和“集中办公制”相结合的模式,确保新业态劳动者的维权问题得到优先处理。持续开展流动仲裁庭进企业活动,把仲裁庭庭审的整个过程搬到群众中去,直达基层,方便当事人双方就近、就地解决争议,让维权少跑路。

(三)实现“五位一体”维权功能

借鉴医疗分诊思维,优化政策咨询、参保指导、劳动纠纷调解、仲裁受理、法律援助五项维权资源配置,实现五大功能协调联动,打破传统维权流程的部门壁垒,减少劳动者“多头跑、反复跑”的负担,实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就地化解、多元化解、实质化解”。维权新模式采用分层分类精准处置方式,简单问题,采取单一部门快速“分诊”处理;复杂矛盾,实行部门联合“问诊”;疑难杂症,则进行专家专题“会诊”。

三、取得成效

2024年以来,发放“两指引、一指南”等宣传材料1500余份,加强对新业态用工单位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及时整治各类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工伤、法律咨询100余次,提供合同模板、劳动仲裁指引等实用工具30余个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