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执行合同指标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 : 2021-08-18 17:55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 |

一、“三创新”提效更便捷

一是“指尖诉讼”新举措让当事人“少跑路”。

率先在全省实现诉讼费缴退全流程网上办理,电子票据自主打印。同步推进厦门特色诉非联动信息化平台、金融案件全在线审判(调解)系统、全在线诉讼服务平台等系统,制定配套电子诉讼规程,以“云审判”为依托,建立48个互联网庭审法庭,大力推进在线立案、送达、质证、开庭、诉调对接、财产查控等,融合线上线下电子诉讼。在省委政法委执行案件评查中,厦门是全省唯一无三类案件地区。今年以来,全市法院网络信访投诉率同比下降79.59%,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指尖诉讼的便利。

二是“司法链”新方案保障疫情防控和解决纠纷“两不误”。

试点建立金融智能合约平台,获评全国法院司法链试点工作一等奖。探索建立“区块链保全+类案在线诉讼”,指导相关电子签约平台完善同类合同纠纷在线起诉标准及优化数据存证、认证、公证流程。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消除现有模式效果打折的痛点,在线立案65054件,在线庭审8938.24小时,有效电子送达总次数119543次,成功率94.47%,电子送达裁判文书案件数14482件,提升电子诉讼实用性便捷性。

三是“执破直通”新模式提升执行质效盘活企业资产。

打造“执行—破产”新模式,推行执行立案后集约办理首次调查、文书制作、执行送达、财产查询、执行公开等事项,运用司法链智能合约场景,建立多主体远程协作共享机制,实现破产财产调查、案件审判、财产处置、资金监管、招募重整投资人等破产事务“一网通办”。2020年,全市执行转破产立案企业数111家,占全省总数的55.5%。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结案平均用时同比下降43.7天,简易案件和重整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为70.87天和121天,盘活企业资产35.65亿元,不断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二、“三协同”惠民降成本

一是“两院一行三局”协同一站式处理金融纠纷。

发挥全国首创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站作用,在全国率先推行金融担保物权快速实现程序改革,为金融借贷信息的存证、固证、核验提供线上一站式查询服务,解决金融机构重复提供证据、当事人提供证据难、法官查找证据难问题。探索电子支付令新模式,全在线、大批量、高效率处理互联网金融纠纷,精准服务上市金融科技企业。2020年全市法院回收金融债权210.78亿元,力助厦门金融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多元·竞争”协同深化执行减费改革。

取消拍卖辅助费用从执行案款抽成,深化“执行+公证”协同创新、建立“执行+司辅”合作机制、推进“执行+仲裁”融合解纷,引入仲裁、公证等专业力量深度参与执行,以竞争性机制引入社会拍辅机构,大力推行VR看样、异地云处置,深化执行减费改革,2020年取消当事人支付的拍辅费用1200余万元,改革经验获最高法院两次简报推广。

三是“一网六个自动化”协同查控破解财产查找难题。

厦门拥有全国为数极少的中院自建执行网络查控系统,通过强化执行联动和综治、绩效考评机制,协同各单位实现网络查控六个一体化:银行存款网络查、冻、扣一体化、自动化;不动产查询、查封、续封、解封全流程网络办理;接入公安交警平台,机动车辆全流程网络查控;公积金账户的网络查询;外地法院事项委托纳入查控系统;接入全国总对总系统的地方不动产司法查控平台。在科技的有力支撑下,2020年,厦门法院首执案件执行到位金额194.2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拍卖标的1855宗,成交金额35.2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0.87%18.3%;成交率91.48%,溢价率35.15%,为地方创税5.16亿元。

三、“三监督”公正可预期

一是“标准化·跟案制·全流程”监督法院外包辅助事务。

以标准化促外包业务提升,拆分辅助事务节点,实行流水线作业,通过信息系统记录案件流转、外包地点安装24小时无死角监控设备等举措,确保责任可及时、准确倒追。以跟案制促质量监管到位,分设审判组、执行组跟案岗,法官、执行员跟进节点提醒,审管办、执行指挥中心分别与外包公司对接,统一通报督办,形成“监管闭环”。以第三方参与压缩司法寻租空间,由第三方全流程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形成“间接隔离”。厦门法院执行辅助事务外包经验被最高法院两次书面推广,全国首创“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司法辅助事务外包机制,被最高法院、司法部联合发文全国推广。

二是“善意文明”监督执行规范化运行。

成立全省首个财产保全中心,开辟全国首个“信用修复”功能窗口,制定保全办案指引、案款发放规定,聘任执行监督员,规范保全行为,提升保全效率。运用预保全告知、预处罚通知书、置换标的物、限高宽限期等措施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2020年以来,妥善处理涉上市公司、房地产企业保全案57件,42%财产保全案件实现和解撤诉,引导545家失信企业主动履行义务,申请退出信用“黑名单”。

三是“四公开”监督推进司法公开。

将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司法文书上网、法庭审理直播、法院开放日作为监督推进司法公开的重要抓手,举办全国首场5G+VR庭审直播,2020年以来,制作微电影、微漫画11部,主动发布34类司法信息、典型案例159个,直播庭审27441场,公开裁判文书148810份。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举办法治讲座,在自媒体平台推送文章、案例点击量达1.82亿人次,让诉讼流程更透明、结果可预期,使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