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 : 2021-08-18 17:37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 |

一、突出法规政策导向,完善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体系

(一)立法支撑。出台我省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从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保护五个方面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与保护体系,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

(二)规划先行。编制《厦门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方向,设定知识产权“十四五”发展目标,部署24项重点工作。

(三)组织有力。制定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跨部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制定《厦门市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整改提升方案》,共同推进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四)政策到位。出台《厦门市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厦门自贸片区知识产权要素发展扶持办法》和《厦门火炬高新区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等多项针对知识产权不同环节的专项政策。

二、优化创造质量,打造提质增效的激励创造模式

(一)知识产权量质并举。截至2020年底,厦门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7.93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近三倍(同期福建省为12.78件)。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8个市重点支持产业领域培育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25项。组织推荐10项专利参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并获奖,占全省获奖项目60%以上。2020年版权登记共计28071件,同比增长30.6%,居全省前列。

(二)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创新银行、保险、担保、评估和财政风险补偿捆绑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疫情期间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简化放贷流程为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融资渠道2020年,厦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年度总规模突破10亿元,专利质押金额为2016年的10.5倍,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1.26亿元。

(三)规范申请注册行为。制定《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专项整治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工作方案》,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整治,市、区统筹协调,区、所紧密配合,采取电话通知、邮件函告、重点约谈、现场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核查。今年以来对1510件非正常专利申请进行核实督导撤回,摸排涉嫌恶意商标抢注行为的案件线索199条。

三、形成保护合力,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一)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快速协同平台。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设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以“司法+行政+X”工作机制为动能,动态吸收知识产权行政部门、特邀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纠纷协同治理,累计移送1600余件案件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率近40%。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厦门仲裁委、厦门自贸委等多部门共同签署《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战略合作协议》,挂牌厦门知识产权仲裁院,成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机制得到进一步充实。

(二)完善共治共管组织体系建设。全市共有12家行使知识产权保护职责的行政、司法机关,2家知识产权仲裁机构,1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12家设在基层、行业协会和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和1个产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成立大健康和光电2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初步建成行政监管、司法保护、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一是以专项行动彰显严保护导向。加强部门联合、市区联动,开展“铁拳”“剑网”“龙腾”“昆仑”等专项行动,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二是关注重点领域推动快速维权。进驻九八投洽会、佛事展、跨境电商展等重点展会进行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面向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专利侵权判定意见书。三是开展双随机加大监督力度。修订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制定年度抽查计划,明确重点检查事项,营造有序业态发展环境。

(四)规范标准提升保护水平。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专利行政执法案件程序与文书的说明》和《厦门市知识产权服务指引》,厦门海关修订《厦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规程》,厦门中院制定出台《厦门知识产权法庭类案强制检索报告规则(试行)》和《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关于审理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等著作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发布《关于解决知识产权事人举证难的若干工作指引》和《技术调查官参与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活动的工作规则(试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四、提高服务水平,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

(一)建设厦门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对接国家平台数据和服务资源,开放全领域知识产权数据和法律文书资源,与厦门市民、信用、财政等信息平台系统互联互通,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管理、数据检索、质押融资等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至今年7月,共为135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利托管和年费缴交提醒服务,托管专利近1.6万件。

(二)加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支持厦门大学筹备设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在华中心,推动3家机构进行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建设,组织厦门理工学院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鼓励高校为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和培训相关服务。

(三)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落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一网通办”和“一趟不用跑”。出台知识产权服务指引,中国厦门(厨卫)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12家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制定公共服务标准、制度、工作流程等,让社会大众平等、高效、明晰地获得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