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四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规划》解读材料
时间: 2022-02-21 10:33

  《福建省“十四五”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专项规划》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依据《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科学谋划我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新路,明确我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我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基础性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对老区苏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坚持统筹兼顾、同等优先、适当倾斜、重点扶持、分类推进、自我发展的原则,倾力支持老区苏区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激发内生动力,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新时代山海协作,不断增强老区苏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老区苏区篇章。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老区苏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

  ——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发挥。老区苏区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壮大,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红色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老区苏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成效显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街区、传统村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生福祉保障力持续增强。老区苏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更广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环境吸引力更加凸显。老区苏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发展逐步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成果不断涌流。

  到2035年,老区苏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充分展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面貌,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建成更加健全的高质量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体系,红色文化软实力更加凸显,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老区苏区成为亮丽名片,形成产业发展兴旺、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幸福、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三、重点任务

  一是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样板,重点是优化老区苏区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

  二是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重点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特色制造业优化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挡升级,培育新产业新经济等。

  三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是打造便捷高效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统筹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等。

  四是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重点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源头管控,强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等。

  五是打响红色文化品牌,重点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深化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等。

  六是开创社会建设新面貌,重点是着力发展高质量教育,着力建设健康老区,着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七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重点是主动融入国内大市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四、保障措施

  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等方面提出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目标的实现。

  五、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区域经济处 联系电话:0591-87063487

来源:本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