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出席“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
时间: 2025-10-01 19:36

  9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先生,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传芳先生,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宏姜先生,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工程师吴志伟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忠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就我省在支持核心区建设方面、在发展未来产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部署回答了记者提问。

  具体内容

  王忠: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发改委,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十四五”期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先进制造业强省,形成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日益壮大的发展态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6400余家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超15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从2020年800余家增加到2025年上半年的超4000家,均实现倍增。

  “十四五”是我省产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强化顶层设计,“航向标”精准锚定。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依托,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等七大新兴产业,针对重点产业差异化特征和发展实际精准施策,相继印发生物医药、锂电新能源新材料、氢能等领域的专项政策和发展规划,为重点产业量身定制“导航仪”和“加速器”。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蓄势赋能”,出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20条措施,累计支持7726家次企业获研发投入分段补助经费近39亿元,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依托“金服云”平台建设首个专属融资需求库,累计发放“科技贷”超350亿元。如福州欧龙光学是专门生产高精度光学设备元器件的小微企业,曾因缺乏厂房、土地等传统抵押物而陷入融资困境。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分行通过“金服云”平台,以专利数量、研发投入强度等科技指标作为评估重点,“看技术不看抵押、从看过去转向看未来”,为企业提供融资新渠道,解决了“燃眉之急”。

  三是坚持“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出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32项工作清单,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研实施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在全国率先立法推动首台(套)技术装备攻关和推广应用,出台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生产应用奖励办法,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十四五”是我省创新平台建设多点开花、能级持续跃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强化平台培育,“新引擎”作用凸显。

  一是平台体系日益完善,“十四五”期间,重组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新增32家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全省已培育建设省创新实验室8家、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0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52家,形成梯次分布、布局合理、动态调整的创新平台体系。

  二是创新资源更加集聚,8家创新实验室集聚高水平科研人员23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9人),突破核心技术190余项,转化成果370余项;150家工程研究中心汇聚近2万名高层次科研人才,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超1.9万件,累计转化成果超过1.4万件,构筑起产业创新的坚实底座。

  三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依托上述创新平台,推动多项技术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如集成电路领域,在全国率先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英寸碳化硅外延技术并量产。新能源领域,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高性能兆瓦级PEM制氢装备、10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等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生物医药领域,国内首款国产九价宫颈癌疫苗成功上市,白羽肉鸡新品种“圣泽901”突破国外种源垄断。

  “十四五”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优化区域布局,“压舱石”厚重稳健。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蓄势发展。引导特色产业深化协作、规模经营,培育4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各具特色、重点突出的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如宁德高端储能产业集群以宁德时代为龙头,引进带动卓高新材料、思客琦等近百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多次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二是推动国家高新区建设提质增效,从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产业培育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省7个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599.9亿元和营业收入11360.88亿元。今天,我们也请到福州高新区和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两位同志,一会媒体朋友们可以向他们详细了解高新区的建设进展。

  三是推动县域产业链量质齐升,发布全国首个县域重点产业链白皮书,全省83个县域共确定164条重点发展产业链,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区)11个,数量居全国第7位。

  “十四五”是我省创新人才近悦远来,智力支撑持续巩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着力招才引智,“生力军”不断壮大。

  一是实施“八闽英才”计划,累计遴选特级后备人才16名、产业领军团队105个、“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名、“双创之星”81名,5人当选两院院士。

  二是实施引才引智计划,评选322项,其中省外专百人计划134项,省高端外专团队引进计划35项,省青年外专引进计划41项;入选国家外专项目283项。

  三是实施“人才兴链”行动,制定重点产业链顾问科学家、特聘专家团制度,组建运行氟新材料、新型显示等4个产业特聘团,策划生成科研合作项目21个,落地产业项目16个。

  四是实施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出台《福建省关于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与科技骨干企业合作建设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建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福建基地,以校企合作方式联合培养符合我省产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如推荐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与同济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开展大功率波浪能发电装置研发与工程示范等3个技术攻关项目,并依托这3个项目培养3名工程硕士,学生已于9月在同济大学正式入学。

  上述成绩来之不易,也为我省在“十五五”期间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了信心底气,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省发改委将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谋划好我省“十五五”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规划,以兼具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规划蓝图”引领福建在未来五年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阵地”,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答记者问

  福建日报:我们关注到福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宁德市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请问我省在支持核心区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王忠: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对宁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建设的关注。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核心区的建设背景。近年来,宁德市依托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以青拓集团为龙头的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2023年12月,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宁德市开发三都澳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的意见》。从产业体系、应用场景、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宁德市建设全国知名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其次,我向大家介绍核心区的建设进展。自《意见》出台以来,我委积极指导宁德市抓好核心区建设任务的贯彻落实,牵头建立省级层面专项协调机制,去年起按季度组织召开核心区建设专题协调会,截至目前,已会同相关省直部门推动解决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要素聚集等各类问题近50项,为核心区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支撑。目前,核心区已培育形成1个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1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拥有21C创新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氮合金化不锈钢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成为全省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2024年,宁德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5%,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储备了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钙钛矿电池、超薄手撕钢等一批国内国际领先关键技术,连续三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

  最后,我谈谈下一步工作计划。省发改委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核心区建设:

  一是在“十五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规划编制中重点考量、统筹布局宁德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建设工作,持续放大核心区创新资源和产业集聚固有优势,推动核心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二是支持核心区重点企业再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创新资源和人才支撑。

  三是打造全球先进产业集群,深化“核心材料—产品制造—终端应用”全生命周期建设,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发挥好核心区专项协调机制作用,对核心区建设存在问题强化跟踪指导,开展个性化精准服务,扎实推动问题解决。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刚才介绍中也提到了未来产业,请问福建省在发展未来产业方面有哪些布局和举措?谢谢。

  王忠: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2025年、2026年内我国未来产业产值规模将分别达到13.4万亿和15.5万亿。未来产业已经成为打造新增长引擎的关键领域,也是我省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领域,我委按照“因地制宜、系统布局、梯次培育”的原则加强工作部署:

  一是加强前瞻布局。2024年,我委印发《福建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我省未来产业“7+3+X”布局,“7”指优先发展数据智能、氢能、新型电池、集成电路超高纯材料、前沿新材料、智慧制造、健康与新医药7个成长型未来产业。“3”指加快培育卫星及应用、低空经济、生物制造3个潜力型未来产业。“X”指前瞻布局量子、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先进核能等前沿型未来产业,在国内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结合《实施方案》,围绕氢能、卫星应用、元宇宙等重点领域,相继出台了行动计划和专项规划,研究产业发展路径,部署具体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项目谋划。建立了未来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等三张清单,储备企业100余家,各类平台、项目近200个。一批具备区域特色的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如漳州市量子城域网项目,应用国际领先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打造自主可控的城市安全底座;福建绿氢中试基地项目,构建“海上能源-氢储能-氢基能源应用”实证链条,为深远海风电制氢及氢能技术应用提供关键支撑;中科星桥遥感卫星地面站项目获国家核准许可,成为首个获批卫星地面站建设资质的项目,实现商业航天领域零的突破。

  三是加强应用示范。未来产业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支撑,我委聚焦实施未来产业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结合各地发展特色,择优遴选50个典型应用场景在全省范围发布推广,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有效衔接和标准应用,构建基础研究到场景应用全链条贯通的未来产业培育体系。如龙岩易控智驾“露天矿无人驾驶安全运输”应用场景,已成功在紫金山金铜矿等20余个露天矿实现规模化应用。

  下一步,为适应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趋势,我委将研究出台“十五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规划。近期正抓紧调研,陆续召集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共商我省未来产业的发展路径。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