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闽水物华新 |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举行“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省发改委专场)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2-07-15 16:24

  7月14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省发改委专场),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福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文洋,省数字办主任、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吴宏武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发改委在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和举措成效等有关情况,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孟芊:感谢主持人。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众所周知,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亲自领导和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这是福建发展最为重大而独特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指导,对福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擘画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有力推动福建走上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轨道。党中央、国务院殷切关怀福建发展,在对外开放、两岸融合、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支持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发改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全面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与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勇担使命,狠抓落实,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十年来,我们牢记嘱托,致力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经过全省上下接续奋斗、艰苦努力,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2.02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4.88万亿元,增长2.4倍,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1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8位,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从3.75%上升到2021年的4.27%,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从8.1:52.1:39.8优化为5.9:46.8:4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元,增长2.2倍,从全国第6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4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8万元、0.99万元增加到5.1万元、2.3万元,城乡收入比从2.83:1缩小为2.22:1,福建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加快步伐。

  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发改委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积极应对疫情大考,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全力保障重要防疫物资生产供给,推动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复产,开发上线全国首个省级健康码“八闽健康码”并持续提升福建健康码平台等信息化支撑能力。我们全力稳住经济增长,运用福建省经济社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监测与绩效管理平台,强化运行监测分析;打好政策组合拳,牵头组织全省一季度“开门红”工作,制定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省级36份配套文件,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实现“开门稳”“开门红”;有针对性出台纾困解难举措,建立跟踪落实机制;开展常态化“飞行检查”,调研服务千家企业,确保政策应落尽落,市场主体应享尽享。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上半年主要指标继续好于全国,为全国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福建贡献,实现二季度“结果好”的目标,“十四五”以来良好局面得到延续和巩固。

  我们牢记嘱托,致力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平台体系布局逐步完善,推动设立省创新研究院,建设光电信息、能源新材料、生物制品等6家省创新实验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动设立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71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前列。

  万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福州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新型功能材料、厦门市生物医药及莆田市新型功能材料等4个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2021年我省有18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6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

  做大做优做强四大经济。我们一以贯之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数字福建、海上福州、生态省建设等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加速释放,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影响日益扩大,数字经济增加值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7.6%,发展指数、新基建竞争力指数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三位,以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核心的“一带两核六湾多岛”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经济势头良好,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们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27%的生产总值,生态文明指数位列全国第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宽。文旅经济稳健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扎实推进,“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

  我们牢记嘱托,致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好用足党中央赋予福建的“多区叠加”政策优势,持续拓展对内联接、对外开放的空间,努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我们强化通道枢纽功能,已建成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运力快捷通道。铁路运营里程突破4000公里,路网密度超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所有的设区市实现高速铁路环线贯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100公里,路网密度全国第三,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厦门、福州两个主要港口均跨入了亿吨级港行列。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2012年至2021年城镇化率提高10.4个百分点,达69.7%。强省会战略深入实施,高质量建设福州新区,福州都市圈加快发展,支持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泉州建设智造强市和海丝名城,促进厦漳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龙岩、三明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革命老区苏区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深入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国家支持我省高质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大力推进“丝路海运”建设,全国“丝路海运”先后发布86条命名航线,福建“丝路海运”联盟成员突破220家。开行厦门、南平武夷山、泉州、龙岩4条中欧班列。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推出全国首创举措超200项。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同比增长31.8%,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元,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正在加速形成。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厦门市18个营商环境指标全部被列为全国标杆指标,全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全面总结提升“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全省已累计推出4926个“一件事”套餐,推动审批环节精简65%,承诺时限压缩52%,申请材料减少34%以上。大力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完善省级政务自助机通办平台,实现2854项高频事项“就近办、自助办”,467项高频事项“省内通办”。形成全省行政审批“一张网”,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超80%,“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0%以上。闽政通APP整合全省25类超1300项便民服务事项,率先实行“一号通认”和“一码通行”。

  我们牢记嘱托,致力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血脉相连,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我们充分发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坚持应通尽通,以通促融,闽台年贸易额突破千亿元,农业利用台资项目数和实际到资规模保持全国前列。2018年8月以来,累计向金门供水突破2000万吨,供水量占金门日常供水73%。与金马通电项目福建侧工程开工建设,已具备向金马船运供气条件,“小四通”稳步推进。坚持“同等待遇”,以惠促融,公布225项应享尽享、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来闽实习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累计超4万人,在融合发展中两岸同胞走近走亲。坚持两岸一家,以情促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的回信中提到,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闽台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持续热络,连续举办十四届海峡论坛,成为影响深远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支持平潭实施“一岛两窗三区”战略,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

  我们牢记嘱托,致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一年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消费帮扶、以工代赈等工作。

  民生短板加快补齐,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实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普惠学前教育扩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托育服务、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等工程。教育方面,所有县达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要求;泉州列入国家产教融合首批试点城市,厦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提速;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列入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16所院校列入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名单。医疗方面,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从3.7张增加到5.36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从1.78人增加到2.65人;7家医院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三明医改经验在全国推广。养老托育方面,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38.7张,推进“一老一小”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养老托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深情赋诗:“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福建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阔步迈向新征程。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继续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时间窗口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绿色已成为福建发展最亮丽的底色。请问张福寿副主任,省发改委在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实践中,如何厚植绿色优势、实现生态富民惠民?谢谢!

  张福寿: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关注和关心。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始终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理念、重大实践,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试验区一共有17项改革成果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的肯定,生态文明指数经中国工程院评估居全国第一。进入新发展阶段,省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一是着力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清洁化改造,2021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为21.5%,推动经济社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做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单位能耗强度约为全国平均的三分之二,今年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在增加值增长7.5%的同时,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3%。

  二是着力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开展具有山海特色的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率先出台陆海统筹、适用全省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指南,“武夷山水”“红古田”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打响,寿宁下党“下乡的味道”品牌销售额达4600万元。率先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性生态补偿试点,率先推行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制度,林业碳汇交易额居全国首位,厦门市成立全国首个农业、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将乐常口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截至5月全省累计发放碳减排相关项目贷款140.64亿元,预计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当量906万吨;发放“闽林通”系列贷款106亿元、受益农户达到9.26万户。

  三是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武夷山国家公园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公园,“长汀经验”入选世界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推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海漂垃圾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岸段海漂垃圾密度下降46%。全省森林覆盖率连续43年全国第一,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加丰盈,“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都说产业是经济之本,在稳定经济大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稳则经济稳。请问张文洋副主任,十八大以来,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谢谢!

  张文洋: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福建指明的“产业优”发展方向,以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重要要求,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重从2012年的8.1:52.1:39.8调整为2021年的5.9:46.8:47.3,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1—5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4.2个百分点。

  具体在三个产业方面:一是特色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2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897亿元,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全部超过千亿元。水产品总产量、毛茶产量保持全国前列,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二,蔬菜40%调供省外,“福字号”绿色优质农产品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特色现代农业集聚发展,创建了11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9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7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9个闽台农业融合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二是工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871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7788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3%。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75.14点,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4353.3亿元,为2012年的2.15倍。电子信息产业“增芯强屏”取得突破,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智能化、高端化升级,石化“两基地一专区”集聚发展,京东方、上汽宁德、厦门联芯、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中化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全省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达21个,营收超百亿企业突破50家,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一,福耀玻璃荣获中国质量奖,青拓不锈钢、恒申己内酰胺等产品产量居全球前列。

  三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从2012年的8035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23046亿元,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服务业发展新亮点。现代物流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446家,居全国第5,厦门、福州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福州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金融业发展良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万亿,直接融资规模大幅增长,“海峡科创板”推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全面打响,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市市有5A景区的省份。工艺美术业、印刷业、动漫游戏业、文化创意设计等行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阶段,我委将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落实重点产业“一产业一专班”专项协调推动机制,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集聚发展,持续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我先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网记者:数字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跨世纪重大战略工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0多年的探索,数字福建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请问吴宏武主任,数字福建建设的主要成效以及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吴宏武:感谢记者朋友对数字福建建设的关心关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极具前瞻性地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部署。20多年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一以贯之推进,数字福建已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先后被列入全国电子政务综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全国试点省份。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所有城市均达到光网城市标准,建成5G基站5.6万个,100%县域全覆盖;在用数据中心36个,总体规模适度超前。二是数字经济展现新动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成功举办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促成1411个总投资超万亿项目落地。2021年福建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47%,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三是数字政府取得新提升。“一趟不用跑”比例超90%,闽政通APP覆盖超1300项高频事项,基本实现“掌上办”“马上办”,省级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位列优秀级。四是数字惠民达到新水平。建成省级教育、民政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医学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电子健康码多码融合等“互联网+”应用,服务更加有力。五是数据治理迈出新步伐。出台省大数据发展条例,组建省大数据公司,深化公共数据分级开发、场景式开发。全面建成省市两级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汇聚500多亿条有效数据,为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省一体化疫情防控服务平台,部署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全省数字经济快速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数字福建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全力加快信息化发展,倾力构建数字福建新格局。一是建设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持续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二是加快打造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推进省域治理“一网统管”,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办事更便利。三是聚焦惠民利民,布局集约智能的数字新基建,筑牢可信可靠的网络安全屏障,积极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提升社会服务智慧水平,建设更加包容、友好、安全的数字社会。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数据资源制度体系,加快公共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和开发利用,培育数据市场主体,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化价值化进程。谢谢大家!

  工人日报记者:福建是中央明确支持建设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请问孟芊主任,近年来福建在“海丝”核心区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打造了哪些特色品牌?谢谢!

  孟芊:感谢您对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工作的关注。近年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同共建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人民“心联通”,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丝路海运”走深走实。2018年12月,我省率先开行“丝路海运”,旨在打造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航运物流生态圈。3年多来,“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单位达200多家,86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相继开行,联通27个国家99个港口的航线网络初步构建,累计完成8305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达900多万标箱,三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先后成功举办,影响力越来越大。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扩大‘丝路海运’品牌影响”,“丝路海运”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初,我们启动建设“丝路海运”信息化平台,力争通过汇聚“关—港—航—贸”等多维度数据资源,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

  二是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福建充分发挥华侨和民营经济优势,加快构建中资主导、植根福建、面向全球的产业链体系,涌现出紫金矿业、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代表性企业。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18批515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21项,34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中印尼、中菲、中塞“两国双园”项目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一批经贸平台影响力持续提升。实施全面对接RCEP十大行动计划,今年1—5月,我省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249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3.3%;吸引RCEP成员国投资项目46个,实际使用外资22.5亿元,同比增长11%。

  三是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架设民心相通桥梁。“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申遗成功。《丝海梦寻》《丝路帆远》等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全球巡演(展)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福建同乡恳亲大会构建起促进心灵相通的重要纽带。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成为内地高校在海外开办的首个分校。福建菌草技术传播到106个国家。前不久,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福州顺利举办,再次为促进各国团结协作、加深相互理解信任、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福建新闻广播记者:想请问张福寿副主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反复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加快健全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政策体系。请问,新时代福建将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谢谢!

  张福寿: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福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福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福建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近年来,福建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推动福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建立了新时代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倾力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2021年,69个革命老区实现GDP35082亿元,人均GDP达10.64万元,分别是2011年的2.74倍和2.52倍;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大为改善,林改、医改等多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初,经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方案》,这是我们进一步推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的一个行动指南。当前省发改委正按照国务院批复方案的要求,在牵头编制《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细化实化各项措施的工作任务,确保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的政策体系能够落到实处。

  我们总体考虑从五个方面去做:一是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好以工代赈项目,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推进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鼓励发展稀土、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三是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铁路、公路建设,打通交通“大通道”、畅通“微循环”。加快能源项目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四是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推动新建一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五是倾力支持生态文明发展,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总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苏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工作做实做好,谢谢!

  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取得很大的进步,各项营商环境指标不断优化提升,厦门、福州、泉州等参加国评的城市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请问张文洋副主任,省发改委作为我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部门,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张文洋: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省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稳经济、稳增长、保市场主体提供有力保障。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统筹协调。推动成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小组,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下设6个专项小组,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承担推进小组日常工作。

  二是突出数字化支撑。创新推出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全面、客观反映我省营商环境现状,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解决问题,全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目前,正着手整合现有涉企服务资源,依托“闽政通”APP建设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对内对外的营商环境数字化闭环。

  三是突出法治保障。出台实施《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海丝中央法务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归集共享信用信息,强化信用主体权益保障,打造“诚信福建”。

  四是突出改革创新。省政府推出《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对标全国最高标准,以清单形式推出94条改革举措和创新做法。及时总结推广营商环境好经验好做法,树标杆立典范,鼓励互学互鉴,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共同提升。

  五是突出政策落实。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内容,开展全省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将企业反映的问题以清单形式发送各地各部门,并将整改情况纳入日常监测内容。建设“福建省疫情防控惠企政策平台”,实现政策的精准查询。开展常态化飞行检查,组成30多个工作组深入一线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政策兑现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政策应落尽落、市场主体应享尽享。

  下阶段,我们将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我省营商条例,运用好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结果,充分对标先进,查找短板弱项,做好整改提升。加强监测跟踪,确保各项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在闽投资兴业更方便、更快捷、更易成功。谢谢!

  中国发展改革报记者:民以食为天,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保粮食能源安全,就能保障经济发展的安全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要求全面落实保粮食能源安全任务。当前受世纪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粮食能源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问孟主任,福建在确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谢谢!

  孟芊:感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能源安全作为重要任务、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切实扛稳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责任,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稳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

  (一)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宏观调控能力日益增强。不折不扣落实国家下达储备任务,2020年主动增储55万吨、2022年再次规划增加50万吨,储备规模到位后可供全省需购粮人口200天口粮消费。二是粮食产销合作持续深化。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连续十八年举办福建粮洽会,与13个粮食主产省中的10个省签订产销合作协议,先后从协作省调入超亿吨粮食。三是粮食流通监管不断强化。先后投入9000多万元,建立各级粮油质检机构18家,在全国率先建设原粮质量追溯平台,实现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四是粮食仓储物流水平大幅改善。“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50亿元,全省国有储备粮库标准化仓容达到500多万吨。2022年规划建设75万吨仓容,今年6月已开工3个项目,力争9月底前再开工4个项目。五是行业依法治理得到突破。出台《福建省粮食安全保障办法》,制定完善储备粮仓储管理、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粮食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相关制度。

  (二)全力以赴确保能源安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断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为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至2022年6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7264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扣煤电)4274万千瓦,占比达58.8%,核电、海上风电装机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电网已形成“省内环网、沿海双廊”的主干网架,全省专用煤炭储备基地和燃煤电厂储备能力共1476万吨。全省炼油年加工能力2900万吨,已形成约400万吨原油储存能力和150万吨成品油罐。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630万吨,形成海(接收站)、陆(西气东输三线等)多气源保供格局,可统筹储气能力2.55亿方。能源建设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华龙一号”全球首项—福清核电5号、6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亚洲最大、国内首台单机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国家科技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大型百兆瓦时—晋江储能站投产运行;年接收能力达到565万吨的哈纳斯莆田LNG接收站项目获国家核准,全省储气能力持续增强。

  总之,保障全省的粮食、能源安全,我们是有底气的。谢谢!

  海峡都市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求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共同富裕。请问张福寿副主任,省发改委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推动了哪些重点工作?

  张福寿:感谢长期以来对民生社会事业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发改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49.3亿元、安排省级预算内投资59.4亿元、申请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97.1亿元,支持5913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近年来我们重点推动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养老托育(“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等建设,进一步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的短板。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2019年起,省发改委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前7家医院列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投入运营的5个区域医疗中心(西医类)总开放床位数3278张,占核定床位总数64.53%。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服务总数423项,其中多项创新技术填补区域乃至福建医疗领域的空白。转外就医患者数同比减少50.16%。住院患者中省外患者占比7.63%,大大提升福建整体的医疗水平。

  教育方面,持续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提质扩容等工程,支持高等教育综合科研项目、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位扩容等项目建设,16所院校列入“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院校名单。泉州市列入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一老一小”方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托育发展规划。福州获国务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正向激励,三明市、宁德市列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推动福州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计划,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福建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和民生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落实,持续推进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海博TV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请问张文洋副主任,省发改委在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方面开展了哪些重要工作?谢谢!

  张文洋:感谢您对我省创新创业创造工作的关心关注。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创新能力补短板、强动能。我们坚持抓创新不问出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特别是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领域,培育创建创新平台,宁德时代“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石能源“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是我省二十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全省工程研究中心累计有128家,积极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累计设立7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近年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获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编制出台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石墨烯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增芯强屏”工作成效显著,厦门联芯、福州京东方等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形成以沿海一带为主,福州、厦门、泉州为辐射高地的产业发展布局;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效应不断显现,福建也是全国首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示范区。先进光伏、储能电池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生物医药培育力度不断加强,聚焦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生物医药服务等领域,新冠疫苗和药物、快速检测等方向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推进“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掌上可办”,提升“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大幅压减审批前置事项,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企业税收“能减则减”、社会保险费“能降则降”、行政事业收费“能清则清”,最大程度便民惠企;福州新区、厦门火炬、泉州丰泽等9个区域主体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等系列活动激发众创活力。

  下一阶段,我委将继续完善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布局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吸引一批带动能力强、落地效果好、填平补齐产业链的项目落地,进一步营造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总结梳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创造改革经验和有效举措。谢谢!

来源:本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